王唯铭的《与邬达克同时代》因为销售业绩不错,已出精装本,这精装本与平装本又有大的不同,新增加了上海私家花园、海派文化方面的内容,有四万多字,还增加了20多幅精美的照片。4月18日,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精装本首发暨研讨会,强荧、孙甘露、王为松、汪孝安等参加了会议。
王唯铭上手是写小说的,但第一篇发表的是报告文学。他的小说与报告文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看名字就知道是他的文字”的“王子体”。正如陈保平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几十年来,唯铭的才情和文体从未随年龄变化而变过。他那股泉涌般的激情,恣意汪洋有点夸张的文字,好像坦克部队那样长驱直入。”他的文字是他鲜明的性格的表现。《与邬达克同时代》展示了他的性格更深层的一面。王唯铭是当下重新发现邬达克的主要人物之一。但等他“将拉斯洛·邬达克在上海29年中设计的主要建筑一一走遍”,完成“行动”要开始写作时,“在书店,已经有了并将继续地产生关于邬达克的读本”,“曾经被彻底遮蔽的邬达克现在似乎成了一门‘显学’。”他必须面对“劣币淘汰优币”的严酷现实。他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把邬达克与同时代的在上海的中西方设计师放在一起来写,“那么,在上海租界建筑的庞大物象背后,我们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建筑美学和建筑风格,而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发生猛烈碰撞的这一幕。”这可谓塞翁失马,没有这失马,出来的可能是城市时尚文化系列作品中的又一本,可能有提升,但更可能照例被视而不见。现在被倒逼一下,不像以前的城市写作的“行猎”在于谁先发现,而在于更深发掘。破釜沉舟搏一下,若成功,他追求的性格与命运的定位也就实现了。
他追求的性格,是适宜大隐于市的喧嚣中的沉静,万变中的能稳住的不变。他追求的命运,是随波逐流而有沉淀,与时俱进而有守望,让时尚结晶为文明。这是对他的意义。对同道来说,他的“成功”,至少意味着对“出名要早”的模式的反思。对读者来说,选几个自己喜欢的又一直在“成长”的作家跟踪阅读,如不时与有智慧真性情的朋友晤谈,对自己观察、反思、感悟人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