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招生上演“拼智儿童剧”
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热政策难以安抚家长焦灼的心
王蔚 陆梓华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尽管上海市教委力推遏制民办中小学择校过热政策,但仍挡不住家长对部分民校的暴涨热情。昨天,在“每个适龄学生限定填报2所民办小学、限定民办小学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的“双限”背景下,一年一度的民办小学招生报名几乎在各校都上演着“比拼智慧”的一幕幕儿童剧。民校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家长心态失衡,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真的稀缺?

  “人生第一搏”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制定“双限”规则旨在避免家长们为了“搏名校”,带着6岁的娃娃四处赶场。此外,根据市教委规定,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限定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这一规定也让每年本市的择校“热门”学校世外小学报名人数从去年的4000余人降至3300人,但与招生计划数相比,其录取比例仍是在高位徘徊,难度远远超过了高考一本的录取率。 (下转A4版)

  (上接第1版)

  恰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人生第一考”上,各种学前培训包括家长给孩子的自我加压,则是绝大多数民校报名孩子走过的“艰难道路”。

  上午8时15分,7时30分入场的第一批孩子结束面谈,笑呵呵地跑出了校园。为了增加通过率,男孩子子的妈妈给他报了一个思维训练班,但是,子子却告诉妈妈,“老师让我画了画,好像训练班学的题目没有考。”一名候考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家住闵行,为了孩子有机会报考世外小学和盛大花园小学,特意在徐汇区买了房子。“虽然对口公办小学比较普通,但对口初中很好,就当保底了。”这位妈妈说。她对儿子挺有信心,因为“幼儿园教得挺多的,拼音读写都过了,从小小班开始拼英语单词,数学100以内加减法也没有问题。”她把小学一年级试卷拿回家,孩子基本可以答出来。

  均富机会小

  在上海,如今一大批新优质学校建到了居民家门口。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热衷民校呢?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人口涌入的速度再增长10年,就意味着中小学数量还大幅度扩容。在此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注入这更大的“水池子”,让本就有限的优秀师资浓度进一步降低,那按照片面的“均贫富”思路,恐怕“均富”的机会很小,更大的可能是“均贫”。决不能只琢磨怎么分配好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因为分得再好,总量也不够。要在强校的锦上添花之外,更做好弱校的雪中送炭工作,加大投入,适量控制强的,大力补充弱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只要有差别,家长就自然肯定要为这个差别而绞尽脑汁,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要解决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特色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是要政府加大投入和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这才是核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离家的游子她当“宝”
特警开枪震慑拿下“油耗子”
陈长胜揭秘“海洋寻机图”
小学招生上演“拼智儿童剧”
生子真人秀 网上引热议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小学招生上演“拼智儿童剧” 2014-05-11 2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