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吴女士反映:2013年5月,我在上海银行罗城路支行理财经理推荐下,购买了11万元“浦银安盛”理财产品。理财经理说,每3个月可以开放赎回一次,每次都能全部赎回。但我今年去赎回时,却发现只能赎回很小一部分。
【调查附记】
这款“浦银安盛”的全称为“浦银安盛季季添利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张先生说,购买时,理财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每3个月的开放日期,可以全部赎回。但到了2013年12月开放日,却只能赎回70万元。到了2014年3月的开放日,也只能赎回38万元。“剩下的钱,不知何时才能赎回!”张先生说,这笔钱他要用来买房,现在却被这个理财产品拖住了。
至于收益,张先生说,之前买的另一个理财产品收益稳定,后来听信理财经理的话,才把200万元钱抽出来,买了“浦银安盛”。“200万元买个其他理财产品,每天都有上百元收益。“现在‘浦银安盛’虽然不赔不赚,其实已经亏大了。”张先生懊恼不已。
无独有偶。吴女士说,她买了“浦银安盛”理财产品不能按期全部赎回,就找到上海银行罗城路支行理论。但对方敷衍了事,给了她500元联华OK卡、300元斯玛特卡作为补偿。吴女士的母亲88岁,因生病急等用钱,吴女士每每想到此,都忍不住郁闷落泪。
【本报调解】
4月25日,在记者联系下,投诉人张先生、吴女士都来到本报读者接待室,并带来了相关凭证。但记者之前多次与上海银行总部、上海银行当事理财经理联系,约他们前来调解,均被拒绝。“我们不想来!”上海银行公关部一位负责人这样回答。
后来,上海银行表示,“浦银安盛”理财产品是他们代销的,当时可能理财经理向客户解释得不清楚,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好好研究,争取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王新华 屠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