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这个名称是什么意思?
《太平御览》载:“《三礼义宗》曰:‘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又录:“《历疏》曰:‘芒种,谓谷雅始出,故曰芒种。’”两说不尽一致,或言有芒谷物始种,或言开始出芽,恐怕是因为所记地区不同,有些地方不种略晚,有些地方稍早。
夏至,《三礼义宗》释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见日行之北至。”(《太平御览》引)夏至在一年中白天最长,冬至则黑夜最长,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夏至阳气至极,冬至阴气至极。
夏至尚未入暑,还处在梅季。周处《风土记》云:“夏至之日雨,名曰黄梅雨。”但又说:“梅熟时雨,谓之梅雨。”则梅雨不限于夏至日那天所下者,凡梅子转黄成熟时有雨都叫梅雨;倘专就夏至日逢雨而言,它被称作黄梅雨,自亦可通。
成语杯弓蛇影的典故,出在夏至日。《抱朴子》记载:“予祖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北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形如蛇,宣恶之,及饮得疾。后郴知之,使宣于旧处设酒,杯中犹有蛇。因谓宣曰:‘此弩影耳。’宣遂意解。”(《晋书·东广传》亦载,大异。)江南梅季卑湿,蛇常蠢然而动,杜宣在夏至日饮宴,视杯中弓影随酒摇晃如同蛇游,他的畏蛇心理使他惧而得疾,乃心疑所致;非必夏至日有此疑惧,只是在此日愈饮愈疑而已。
这段故事发生的背景置于夏至,岂为无因。江南梅雨时节,蛇的活动在人们的实际观察和记忆中颇多积储,易滋此想。清·顾禄《清嘉录》记载:“施真卿《丛话》:‘淮、浙以芒种节气后为梅雨。’……《庚溪诗话》:‘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梅雨生霉,蛇出洞频繁。按常情为夏至日出梅,也有要到小暑日断霉的,《清嘉录》云:“过此则无蒸湿之患。”杯弓蛇影乃与蒸湿季候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