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解开垃圾焚烧的“心结”
  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浙江杭州5月10日发生规模性群众聚集。是什么让公众对垃圾焚烧厂避之唯恐不及?住建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张益曾分析原因: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偏低;缺乏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平等有效的沟通机制;二恶英污染被“妖魔化”。

  记者一位朋友供职于杭州的一家环保技术企业,所住小区离引发此次事件的垃圾焚烧项目规划选址直线距离12公里,他的观点可为印证:“即使技术上使人相信了,也没法根除不信任感;即使现在说都达标、没问题,但谁能保证日后垃圾焚烧规范、安全?”

  换个角度看,群众对环境的深切关心、热情参与,与政府规划项目的初衷和目标本来就一致,这也正是互信和沟通的坚固基础。只是,解开心结的工作,却总没那么顺畅。

  其实,今年4月杭州公示2014年重点规划工程项目后,这一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就引致周边不少居民反对。虽然沟通对话渠道相对通畅、专家参加的沟通会也已举行,但群众的情绪并没有理顺。“沟通不畅当然会引来猜疑。”前文提及的那位朋友说得很实在,“很多人是在公示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项目的”。的确,像垃圾处理这样的敏感问题,政府更须超前谋划、同步沟通,尽量放低身段,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些,把群众顾虑打消得更彻底些。

  对公众来说,“利益可诉求,表达须理性”。唯有依法、理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诉求表达更充分、更有效,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江南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巴西世界杯开幕倒计时30天特别报道
   第A18版:巴西世界杯开幕倒计时30天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旅游资讯
公共项目如何取得“最大公约数”
莲花美
刻 奇
解开垃圾焚烧的“心结”
“马上办”
“逃”到美国,“书包”也很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解开垃圾焚烧的“心结” 2014-05-13 2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