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65年了,65年黎明前时刻,腥风血雨,前赴后继,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新中国,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交大学生穆汉祥史霄雯就是众多烈士之一,他们的生平事迹,已经有很多记载。穆汉祥史霄雯就读交大都是章荣初先生创办的“青树助学金”全额资助。本文作者是章荣初先生的后人,文章从他的家人和他们交往的侧面,寄托了对穆汉祥史霄雯两位烈士的缅怀。
“四二六”大逮捕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胜利渡江,23日解放南京。京沪杭卫戍司令汤恩伯八个军20余万人,陷于三野陈毅粟裕大军的重重包围,奉老蒋命作困兽犹斗,垂死挣扎。汤恩伯发布“十杀令”,军警特务横行,“飞行堡垒”呼啸而过,上海一片白色恐怖。
4月26日半夜,国民党军警对全市17所大学进行大搜捕,用装甲车撞开交大后门,包围学生宿舍,按黑名单逐间搜捕。“四二六”大逮捕后直到5月初,地下党付出沉重代价,交大被列入“黑名单”的108个学生中,56名被捕,其中中共党员7人,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成员10人。交大总支委员穆汉祥(当时已调任徐汇区区委)和化工系四年级学生史霄雯被捕,在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20日,两人一起被害于闸北公园。
穆汉祥(1924~1949),回族,天津人,中共党员。1945年考入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先后担任中共交大总支委员、徐汇分区委委员,负责交大学生自治会和党的外围组织“新青联”。发动号召同学们“面对敌人疯狂的迫害,灵活、沉着、坚决地把斗争进行到底,准备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领导学生对国民党斗争,迎接解放,牺牲时年仅25岁。
史霄雯(1926~1949),常州人,三青团员,1945年入读交大化学系。在历次学生运动中一直走在最前列,1947年春他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被上海警备司令部列入黑名单第一名。他在狱中对穆汉祥说:“我史霄雯的血能和共产党人为祖国解放事业战斗最坚定的战士的血流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光荣。”被害时年仅23岁。
1949年5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交大学生自治会找到了烈士的遗体。6月5日全校师生迎回两烈士遗体,举行追悼大会。1950年5月烈士牺牲一周年时,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吴有训写信请陈毅市长为史、穆两烈士碑题词,陈市长题词:“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吴有训题词:“我们誓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斗争。”
“青树助学金”与“青树同学会”
穆汉祥史霄雯两烈士就读交大,都由我祖父章荣初创办的“青树助学金”全额资助,史霄雯在1947年更是接办了我父亲——章荣初长子章志鸿创刊的《雄风》杂志,办成一本进步刊物。
我祖父章荣初(1901-1972),浙江湖州人,1918年起在上海当学徒,1928年开设上海第一家华资印染厂,1938年开设荣丰纱厂,为上海棉纺业排名第六的大企业。抗战胜利后在家乡成立菱湖建设协会和青树基金团,请同乡人国民党中常委上海市参议长潘公展为理事长,致力农村建设,开办多家工厂农场医院和学校,成为浙江省首富。
早在1933年,他就在故乡菱湖镇创办青树小学,抗战时被日寇焚毁,1946年重建,成为浙江省规模最齐全的中小学。同时在上海,请《新闻报》社长严谔声出面,设立了资助贫寒学生的教育基金“青树助学金”。
章荣初1963年作的回忆录《我在旧社会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写道:
抗战胜利后,我在菱湖重建青树学校,此时上海各大学重新开学,那时读大学学费很高,很多成绩很好的清贫学生交不起学费,所以我委托我的朋友新闻报社长严谔声办了“青树助学金”。
我定了几条原则:助学金对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成绩优良,品行端正,家境困难。每年名额一百名,给予全部学费、书杂费和生活费用。一切事务请新闻报办理,报馆先发布消息,由学生提出申请,报馆请了黎照寰、王蘧常等几个教授,对学生进行考查,评出受助对象,报馆派人进行家庭访问,最后定出受助名单,就可以领取连续四五年的全额学费书杂费和生活费,并对成绩特别优越的学生发给额外奖金。
几年来,受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共有四百多人,他们发起一个“青树同学会”,我在我的办公大楼腾出两个房间,供同学们聚会。另外还在新闻报馆办了一个有八间房间的实验室,供高中学生使用,这些事情都由严谔声总负责,我负担一切费用。“青树助学金”一直办到1948年底,“青树同学会”也到解放后结束了。
穆汉祥史霄雯都是“青树助学金”第一届受助学生。
章荣初长子章志鸿的回忆录《我在新中国的四十年》(手稿未出版)记叙:
1945年夏季的茶话会上,第一届“青树助学金”受助学生交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周寿昌和交大学生史霄雯复旦大学学生朱佐才及钱皋韵、顾素娟、何亮家,倡议成立“青树同学会”,同学们当场决定由周寿昌史霄雯朱佐才三人负责,并请我为会长。
我父亲很赞成,起先在天津路丰业大楼,后来在顺昌路租了一个里弄房子做会址,有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室,买了图书报刊、乒乓桌和乐器等,各校同学们都经常在这里聚会。后来这里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地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