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前夕,市里举办专场招聘会,老板叫我去为公司招聘10名大学生。
上午九点,人才市场的大门刚一打开,一股人流立即涌了进来。需要接待的人实在太多,我只能大致浏览他们递过来的应聘材料,进行一下简单的询问。感觉符合条件的,就接下材料,让他(她)回去等通知;不符合的,就当即把他们的材料退回。
忙了整整一天,我带回来一百余份应聘材料。按照招聘岗位的要求,好中选优反复筛选,确定下了一份面试名单。前来参加面试的同学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都很扎实,答辩中阐述和回答的也不乏精彩。我们按照各人得分高低,最终确定了10名聘用人选。对面试落选的同学,我也一一发去短信予以告知。一位财大的女生接到短信后,随即给了回复,不仅没有气恼,反而对我表示谢意。随后不久,老板忽生变卦:他考虑公司无法提供食宿,给予的薪酬也不高,录用的外地人难以长久待下去,断然下令全都换成本地学生。
挑选补充人选时,我首先想到了那位回复短信的同学,立即与她取得联系,重新招录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