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云大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1)
贾冬婷
  ◆ 贾冬婷

  《金刚经》中,佛陀问:“如来有所说法否?”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在弟子们的眼中,星云大师口述史《百年佛缘》与他之前其他著作最大的不同,是他将一己化作灯蕊,以一生点燃自身,去照亮百年中的佛教人事物。新书出版前三联书店派专人采访了大师,现转载其文,以飨读者。

  佛光山的出世与入世

  “这套书或许有文字上的不妥,或者尚有一些人间事物的讹误,但是在我心里,都是赤裸裸真实的告白,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切都是本来面目。”星云大师自述。2011年8月23日,国际佛光会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一场宗教界联合庆祝辛亥革命百年的祈福活动,定名为“爱与和平”,引发他想写一写百年来的佛教,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 

  80万字的繁体版在台湾出版的消息传出,三联书店上海公司副总经理麻俊生意识到这是星云大师的一部重要口述历史,极具出版价值。幸运的是,星云大师也在众多出版社中选择了三联书店出版简体版本,因为他60年前离开大陆的时候对三联书店存有印象:“一个老牌出版社,很正派。”麻俊生承担了这套书的责任编辑工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88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又补充了新的内容,使原书几乎扩充了一倍。麻俊生告诉我,星云大师因为长期患糖尿病眼底钙化,视力几乎为零,只能靠自己口述,由弟子们记录。而且他事务繁忙,这些口述都是利用零散的时间,包括在火车上、飞机上挤时间完成的,最终形成了计有160万字的口述史。 

  《百年佛缘》出版之际,我们专程去佛光山拜访。接待处的妙康法师在电话里交代得细致:“你是搭高铁到高雄的吗?从高铁站搭‘义大客运’,40分钟就可以到了。不要搭‘高雄客运’哦,车次少,比较慢。”佛光山如今已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并未影响各地佛教徒朝山的热情,甚至已经成为旅行社的常设景点,接待处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总有大巴车在山门口来来往往。妙康法师告诉我,师父把他们轮流派到接待处工作,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弟子,更会专门来这里锻炼和人打交道。他也一直鼓励弟子们至少具备三种执照来弘法利生,“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 

  从“不二门”攀登高高的石阶进山,可以想见开山之初并不平坦的山形地势。现任佛光山常务副住持、都监院院长慧传法师告诉我,星云大师1967年就来到佛光山了,最初是为了修建佛学院。他带领早年自宜兰开始追随的心平、慈庄、慈惠、慈容等弟子找地,一开始已经选定了高雄圆山饭店附近,要签约的时候,一个学生从楼上走下来,在楼梯口告诉别人,我们的院长今天要买澄清湖的土地,以后蒋中正先生到圆山饭店来,也会顺道到寺院参观了。星云大师一听,寺院应该是专门来拜拜,怎么能顺道来呢?遂改变了主意。后来大树村麻竹园这块地的主人找到星云大师,说:“如果你不买我这块地,我就要跳西子湾自杀了。”他们在这里买下了11公顷土地,原本想要办一所海事专科学校,后来财务周转不灵,已经走投无路了。为了一块地,要闹出一条人命,那还得了?无论如何先买下来。带信徒们来看,大家一看是片荒郊野地,都不愿意下车。有人说:“这个地方,连鬼都不会来,买来做什么?”星云大师说:“鬼不来没有关系,佛来就好了!”慧传法师说,星云大师1949年随“僧侣救护队”来到台湾,最初的十几年受到政治的迫害、社会的排挤,尤其因为蒋夫人宋美龄信仰基督教,歧视佛教,大家都不敢讲“佛”,哪个人要是说他信佛,政府就不录用他,当然也不能升官了。当信徒问星云大师寺院要取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心里想着要向蒋夫人挑战,说不。“这里就叫‘佛光山’!名正言顺,就是要佛光普照,何必躲躲藏藏?” 

  慧传法师一家三代都与佛光山有着很深的缘分,可算是见证了佛光山的发展。外祖父李决和是宜兰念佛会的创办者,晚年跟随星云大师出家;二哥也跟随星云大师,法号慧龙;阿姨则是佛光山女众的大师兄慈庄法师。慧传法师如今担当的都监院院长一职可说是这个庞大僧团的总当家,统领佛光山在全世界近300个道场。从他的日程表也可看出,佛光山全然不是传统佛教的“老人专属、青灯伴佛、青菜配饭”,而是在点点滴滴中把佛法化入人间,甚至包括办水果节“敦亲睦邻”,这也是“人间佛教”几十年来深入台湾社会的一个缩影。 

  他讲述,星云大师自从来到大树村建寺之后,就开始在周边架设电话线、铺设自来水管,开办学校,整修道路,过年时还给每户赠棉被、家电,发放压岁钱给儿童等,但奇怪的是,多年来都徒劳无功,大部分村民似乎并不领情,大概觉得这是佛光山应该做的吧。直到最近十几年,因为当地种植水果出名,每到荔枝上市的时候,佛光山都向当地农民采购数万斤的荔枝,分送各地信徒,同时也帮忙果农销售。这么一来,引起当地村民热烈回应。慧传法师了解发现,大树乡民多以种水果为生,但会种水果,却不会卖水果,利润都被中间商赚取了。年景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因此血本无归。星云大师知道后告诉慧传法师,我们或许可以帮一点小忙,既然是中间人剥削,那换我们来做中间人。在每年五六月份的水果生产期,试办“国际水果节”,农民认为一斤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直接向农民购买100万斤的荔枝,邀约信徒以原价帮忙分销,佛光山只作为桥梁。水果节期间,慧传法师发现,晚间法师们收拾摊位时,有小朋友跑来说:“我也要帮忙,爸爸妈妈要我来的。”等到售卖快到尾声了,他检查清单,怎么还有几家没有采购到呢?去问村民,他们说,很抱歉,我今年的水果卖相很差,我不能卖给你,不能把佛光山的招牌砸了。也曾经有荔枝短时间就发霉变质了,村民听到风声,也会内部开会警告:“人家佛光山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能把这么差的荔枝拿出来呢?” 

  寺庙开门卖荔枝会不会太商业化?慧传法师说,从古至今佛教里确实没有卖荔枝的,这是不是佛法呢?星云大师说,什么是人间佛教?其实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佛说的”,佛陀没有说卖荔枝,但佛陀说要慈悲。村民血本无归了,佛光山帮助他们,是很单纯的心愿。“人要的”,为了荔枝有卖相,星云大师甚至教法师们怎么来搭帐篷。“摊位前退后一米再搭。五月天是南部太阳正热的时候,而且是梅雨季节,买荔枝的人如果淋到雨、晒到太阳,他们的购买欲望就不高了。所以哪怕牺牲一点店面,也要留一条步道。店面后再留一米,置放货物。帐篷与帐篷之间会漏水,要用帆布包起来,将水引导到后面去。帐篷的前端,放置干冰喷雾器,人会觉得凉快,但身体不会被喷湿。”“净化的”,“善美的”,更是自然而然的。通过协力卖荔枝,村民们自然会生出感恩心和品牌意识。

  “人间佛教”的性格渗透到佛光山的每一个角落。不二门旁的山涧,专门建了一个净土洞窟,呈现《阿弥陀经》中描绘的极乐世界。有人问星云大师,为什么不像大多数寺庙那样,呈现十八层地狱,让人看了心生恐惧,从此就不敢再做坏事了呢?他说,极乐净土的殊胜美好,让人看了自然生起向往清净彼国的心,不是更积极吗?面向公众的佛陀纪念馆更是处处落实了“人间”理念,馆前广场两侧建筑均有回廊相连,雨天也可直接通行,里面有4D动画电影给小朋友讲述佛陀的故事,甚至还有一个佛寺风格的星巴克咖啡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教育/育儿
   第A3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3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星云大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1)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宁波商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星云大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1) 2014-07-16 2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