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
~~~——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
~~~——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
     
2014年08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证如山: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1)
——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
庄 严
  ◆ 庄 严

  吉林省是日本侵华战争灾难深重的省份之一,由于长春曾是伪满洲国“国都”,战后留下了大量日本侵华档案。近年来,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整理出一批日本侵华档案,并重点研究了其中的89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某些方面填补了日本侵华研究的空白,进一步还原了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本文摘自《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4月版)。

  日本侵华档案是日军自己留下的罪证

  从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前后,日本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一场销毁档案的国家行动。日本关东军烧毁了几乎全部档案和秘密资料,所以今天人们已不可能查阅到日本关东军的系统档案。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的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没有来得及销毁的档案,是日军自己留下的侵华铁证。

  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是关东宪兵队遗留的。1945年8月,关东宪兵队在投降前后销毁了大量档案,同时将一些未及彻底销毁的档案埋入地下。1953年11月11日,吉林省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偶然发现了一批埋在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的档案。据后来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伪新京宪兵队警戒系曹长弘田利光供述证实,这些正是当年关东宪兵队来不及销毁的档案。吉林省公安厅接收并组织整理了这批档案,1982年移交给吉林省档案馆保管、研究。近年来,吉林省档案馆开始组织人员对这批档案进行重点翻译、研究。

  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内容丰富、严密有序。这批档案主要来源于关东宪兵队档案全宗,内容全部为日文书写,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档案主要有报告、规定、信件、月报、要报、电话记录、民情调查、动态观察、调查表等文本记录,还有一些图片资料。档案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交通等方面,区域涉及华中、华北、东北、东南亚等地。档案从内容到形式、从记事到行文都比较规范、严密、有序,如《通信检阅月报》详细记录了信件的时间、发信人、收信人、信件内容摘要、具体处置意见等,较为完整翔实。

  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具有特殊价值。这批档案是日本在侵华过程中自己形成的,真实记录了日本侵华的各种活动。多数档案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当一部分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经过比对、考证、研究,将这些档案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就能够还原出一段日本侵华历史。仅1937年到1944年的《邮政检阅月报》就有217卷,内容涉及日军动向、军队设施、军事工程状况、抓劳工修筑军事工程等,并记述了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罪行。

  89件档案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89件档案主要涉及日军强征“慰安妇”、向731部队“特别移送”人员、实施南京大屠杀、残酷奴役劳工、对中国军民实施种种暴行、对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囚禁审讯虐待美英战俘、镇压东北抗日联军等内容。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档案有的对日本侵华所犯罪行提供了原始证据,有的对早已被国内外公认的罪行提供了新的佐证。

  1.涉及“慰安妇”档案发现“强征”等新证据。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这批侵华档案涉及“慰安妇”的有25件,包括2件电话记录、2份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调查的报告(通牒)》、21件各地宪兵队上报的《通信检阅月报》和《军人犯罪调查表》。档案记载了南京、下关、句容、镇江、金坛、常州、丹阳、芜湖、宁国9个市县日军兵员数及“慰安妇”配置比例,日军在10日内利用“慰安所”的人数统计等内容,以及日军强征、蹂躏、奴役“慰安妇”的恶行。这些有关“慰安妇”的档案进一步填补了“慰安妇”问题研究的史料空白。发现日军用公款“采购”“慰安妇”。2件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电话记录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内容,从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11月到伪康德十二年(1945年)3月,先后有53.2万日元用于“慰安妇”“采购”,并“需持关东军第四课证明办理”。这充分证明了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是日本的国家行为。发现有朝鲜人“慰安妇”。档案中有6件涉及朝鲜人“慰安妇”。如芜湖的109名“慰安妇”中有朝鲜人36人,黑河某军队“慰安所”20名“慰安妇”全部是朝鲜人。

  日军强征“慰安妇”证据确凿。日本1938年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规定日本政府在国家发生战争时,可以依法征用国民服务国家。朝鲜当时是日本的殖民地,日军即根据“国家总动员法”强征朝鲜妇女充当“慰安妇”。北安地方检阅部《邮检月报》记载了昭和十六年(1941年)驻伪满洲国黑河日本军人武田武二郎写给日本秋田市大町四村上英子雄的信件摘抄,信中提到黑河陆军官舍一角开设“慰安所”的情况:“慰安妇”全是朝鲜人,受“国家总动员法”约束来到这里。这些内容在以往发现的档案中鲜见记载。1938年2月28日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调查的报告(通牒)》中记载,丹阳地区2月中旬因“慰安妇”人数不够,要在当地招募“慰安妇”。当时,丹阳人口大部分是返乡的难民,在这种情况下招募“慰安妇”,强征的手段昭然若揭。

  2.“特别移送”档案成为731部队进行活体试验的直接证据。“特别移送”是提供731部队活体试验“马路大”的专用暗语。1938年1月26日,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发布了《关于特别移送的通牒》(关宪警第58号),其内容为:宪兵对逮捕的犯人,可在审讯后不经法律程序直接移送到哈尔滨的宪兵队,这样的移送在通牒中被称为“特别移送”。当时的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警务部长斋藤美夫证实:所谓“特别移送”,就是把犯人“押送到石井四郎的细菌部队”。吉林省档案馆发现“特别移送”档案近200件,记载与“特别移送”有关的共计277人。日本投降前,731部队几乎销毁和转移了所有档案,至今尚难找到人体试验受害者的记录,许多细菌实验的详细情况并不为人所知,所以日本右翼势力借机否认日军的细菌战战争责任。因此,“特别移送”档案是侵华日军进行活体细菌实验的直接证据,是开展731部队罪行研究的新线索。

  3.涉及南京大屠杀档案提供了日军屠杀罪行新佐证。这批档案涉及南京大屠杀的有6件,包括3件报告、2件《邮政检阅周报》、1份《大阪每日新闻》,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后1至2个月内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治安恢复状况和日军屠杀、强奸的暴行,与之前的国内外史料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发现大屠杀前南京人口总数有100万的证据。南京大屠杀发生2个月后,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调查报告(通牒)》中,清楚记录了日军在实施南京大屠杀前南京人口为100万。这份报告直接戳穿了日本右翼“屠杀前南京人口不足30万”的谎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新民法谭
   第A15版:新民法谭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万象/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金色池塘
   第B1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铁证如山: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1)
牙齿与健康
朱家湾往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铁证如山: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1) 2014-08-03 2 2014年08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