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教育要重视情绪管理
倪志良
  近期以来,不论是人们关注的“复旦投毒案”的二审,还是少年因网络分手直播烧炭自杀的悲剧,都让人们万分痛惜,同时也深感“情绪管理”的重要。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传统教育对人们自我评价的客观、理性,行动是否有担当、情绪是否中和等基本要求,许多时候被功利主义教育所遗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告诫,“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当下教育中的一些竞争规则、评价标准,却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幸福人生”这一至善原则,由此催发的情绪驱动,一旦超越认知的驱动,非理性的行为便无法避免。

  教育学者认为,人类可借由改变视角、方式、态度等认知来改变人生。近年来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也日益证实,大脑认知区域和情感区域没有很大的间隔区,认知和情绪紧密联系,人可以借由认知朝向客观的调整,使情绪趋向中和、理性。对教育者来说,如何协调好学生的认知力、行动力、情绪管理力,让他们能从纷繁芜杂中甄别有效信息,并“内化”为良好的判断能力,乃是铸就“幸福人生”的基础所在。

  “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卡耐基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不能任由消极情绪泛滥,更不能任由消极情绪演变为伤害他人、伤害社会乃至伤害自己的行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少人幸福感普遍不足;同样的悖论常发生在名校中,傲人的光环成了一些学生的负担,竞争的氛围极易演变为恶性的冲突。这对教学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倪志良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普达人/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基础教育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事故问责追踪不应成“烂尾新闻”
斑马线前的考量
教育要重视情绪管理
刮起一阵自恋风
运算系统
“良心药”敲打“谁”的良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教育要重视情绪管理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