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人间四月天,正是下扬州时。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扬州不是故都,也没有山川形胜,但却是江南的温柔乡。历史上受历代帝王青睐,隋炀帝杨广就在扬州一住十年,他的《江都宫乐歌》道出了扬州之好:“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康熙、隆乾六下江南,都到扬州。是啊,春天的扬州是那么地明艳又妩媚,故城楼阁亭榭中,琼花飞舞,杨柳依依,春风的剪刀,裁出了万千绿丝绦。先不说“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的瘦西湖,光街巷闾里的“皮包水”“水包皮”的民间生活,就让人消魂,所谓烟花扬州,尽在其中。
万千风韵瘦西湖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春之扬州,当然第一便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本是纵横交错的河流,隋唐时,开始经营沟通,沿岸陆续建园,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沿窈窕曲折的湖道漫步,几步一柳,夹杂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姹紫嫣红;过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等,到五亭桥、白塔晴云、春流画舫,人如在画中。想必这就是多少人梦幻中的春日江南吧?!
瘦西湖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9.9公顷,从范围上讲,自史公祠向西,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西园曲水、小金山、白塔、五亭桥、到观音山;而瘦西湖公园则只是由长堤春柳起至观音山止。瘦西湖的美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全长4.3公里,宽不到100米,沿湖分布着许多小巧别致、依山傍水的建筑物,或伸入湖中,或架于水面,或建于山上,曲径通幽,姿态万千。
明月独照古运河
游罢瘦西湖,再去古运河。扬州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有瓜洲古渡、名刹高旻寺、盛唐海上丝绸之路的渡口扬子津、鉴真东渡码头宝塔湾、伊斯兰宗教名胜普哈丁墓以及新老运河的分水岭茱萸湾等。水线再向北延伸可顺游古驿站高邮、莲藕之乡宝应等。
夜晚的古运河,十分瑰丽,码头、桥洞,被灯光点亮,七色流彩;运河的东岸,五彩光柱分层次地投射到河道、岸堤、杨柳、城市建筑上,城市、公园被点缀成花海灯火的海洋。你就沿着古运河缓缓前行,穿越时光的隧道,从春秋、两汉、隋唐走到宋元明清,两岸街市民俗,犹如活的《清明上河图》。徜徉古运河,有月亮才有诗意,若天气晴好,一轮明月照运河,那种美,很绝。怪不得古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一带有著名四大宗教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旻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还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旻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个园以及汪氏小苑及文峰塔。
烟花扬州在水中
只有领略了扬州的“皮包水”和“水包皮”,才算得了“烟花扬州”的本真。扬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期的安逸生活,沿袭了许多生活习惯,如早上“皮包水”——早茶配点心,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这袅袅的茶香中展开;晚上“水包皮”——澡堂泡个澡,搓搓背,修修脚,松一松经络,回去睡个好觉。民国笔记小说家颂予《扬州风俗记》作了如下记录:“扬州教场,茶馆林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倍可乐也。而抱陆羽之癖者,虽遇到烈风雷雨,不能愆期,盖亦习尚使然。”
品过扬州的早茶,你才知道什么叫慢生活。一壶茶,一碟干丝加几道点心。茶要碧绿生青;白色干丝又细又滑嫩,顶尖还有一撮姜丝嫩黄嫩黄,细如发丝,就像花瓣中缀着的花蕊;碧绿的香菜溢着清香撒在盘中,与鲜红的辣椒丝、紫色的花生米相映。点心有古丁包、三丁包、蒸饺、蟹黄汤包、典型的淮扬特色。抿一口香茶,涤掉肚里隔夜浊气,然后开始慢慢品尝。吃汤包有要领,先在汤包顶端咬个口,轻轻啜吸,这份闲情逸致,只有扬州有。哦对了,当地吃茶的富春茶社,比瘦西湖的名气还大。据说自开门的第一天起,120多年来,天天顾客盈门,到过富春的名人数不胜数,朱自清、巴金、冰心、吴作人、梅兰芳等人都在店内留过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