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从今年开始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今年本市预计小一入学新生16万,目前已经完成了1万余名新生信息登记确认工作。
近年来,上海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均衡水平已经较高,但非理性、盲目性的择校行为客观上仍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入学公平,而且给各区县准确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资源造成不小干扰。
入学登记分为两种
按照今年上海的小学入学“新政”,市教委提醒,2015年4月11日至4月30日,凡是年满6周岁(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出生)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均须进行入学信息登记。据有关文件规定,2015年上海市全面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办法。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配套服务,解决少部分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问题。
入学信息登记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幼儿园为孩子进行入学信息登记;二是未入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前往各区县指定地点为孩子进行入学信息登记。信息登记时所取得《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及唯一的登记号,是适龄儿童入学报名、获取学籍的重要凭证。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在进行入学信息登记时,家长可选择确定在户籍地就读还是在居住地就读的意愿,一旦确定,不得更改。各区县教育部门将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对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因此,家长选择孩子在居住地入学时必须十分慎重。
户籍房产要求更严
今年实行入学信息登记,各区县更强调和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对相应的信息登记要求也更为严格。比如,按学生本区常住户籍所在地地址对口入学,户主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有效(具备相对应的房产证),学生本人是户主,需提供学生本人为产权人(全部或共同共有产权)的房产证。
严格执行这样的政策,既是为了保证入学的公平公开公正,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择校。以浦东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为例,其中就强调因“人户分离”要求按房产证地址就近入学的学生,房产证产权人须是父母或本人并全部或共同共有产权,待区域内有户籍同时有对应房产证的学生安排后,视学校招生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廉租房参照本条办理。因动迁原因,户籍暂没有迁移到新地址,如果动迁安置地配套学校已具备招生条件,可凭动迁协议书上的安置地址对口入学(租赁房屋地址作统筹安排)。户籍、产证和动迁协议书最后统计日为2015年4月30日,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2015年6月30日。
建立社会监控体系
在介绍上海新推出的小学入学信息登记政策时,市教委主任苏明解释说,从2015年开始,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在幼儿园或区县指定点进行入学信息登记,家长通过对报名系统提供的公安、人社部门信息,进行比对与补填后确认,获取唯一的入学登记号,作为适龄儿童入学报名、获取学籍的关键凭证。
启用这个报名系统后,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能够进一步规范招生规范工作,也能够为适龄儿童的家长及区县招生工作提供便利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入学机会公开透明,杜绝因信息不对称给予房产中介炒作的机会,缓解家长入学焦虑,也让家长、社会一起参与监督,形成有力的社会监控体系。这个报名系统提前已将公安、人社和幼儿园信息导入整合。
市教委还强调,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人数变化的情况,切实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对口招生范围,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益。公办小学做好对口招生入学工作;公办初中继续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招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