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家族和美国霍布鲁克家族四代人的交往史,是一段传奇,因为年代已经久远,留下了太多的悬念。通过互联网,作者找到了美国家族的后人,一段纵越百年、横跨国界的时空之旅开始了……
霍布鲁克家族迎来11岁的牛惠珠
多少年来,寻找祖母牛惠珠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寄养的家庭,一直是我的梦想。首先要感谢互联网的神奇功能,更要感谢这位利用互联网来传承历史、并将珍贵的家族史料在网上公开的人,她就是当年我祖母寄养的美国家庭——霍布鲁克家族的后人,而今居住在美国缅因州的芙朗妮克·哈斯科尔和她的先生威尔·哈斯科尔。据他们公布的资料表明,除了我的祖母牛惠珠及她的哥哥牛惠生,还有好几个中国孩子也曾得到霍布鲁克家族的帮助,数一数,居然有九个人。经罗元旭先生介绍,我和芙朗妮克开始在网上通信了。我们除了希望能更多地交流各自的家族故事之外,也都想一起去看看老照片中孩子们曾经住过的地方,特别是那座久负盛名的“夏屋”(NAULAKHA)。
说走就走。他们夫妻的热情和认真甚至超过了我。于是2014年10月中旬,我们终于在佛蒙特州的波特波罗小镇见面。
很难想象,我们家族与美国霍布鲁克家族居然有四代人的交往史。
我的曾外祖父牛尚周(1861—1917),是被李鸿章等晚清洋务大员送去美国留学的首批幼童之一。那张临行前在轮船招商局前拍摄的著名合影中,他就是第一排最右边的那个小萝卜头,当时才11岁,是个孤儿。三十多年后的1907年,已是江南制造局官员的牛尚周,把女儿牛惠珠也送去美国留学。牛惠珠这年也是11岁,不过不是公派,而是“投亲靠友”,由我祖母的姨夫、晚清官员温秉忠公差时顺便带去,寄养在著名的霍布鲁克家族里,与这家的孩子们一起读书、生活。这一去就是13年。与她同时前往美国的,还有她的表姐宋庆龄和表妹宋美龄。
牛惠珠在美国从小女孩成长为中学生、大学士,直到结婚生子。前后13年中,霍布鲁克太太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着她。这份超越国别、种族的母女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芙朗妮克在网上查到了《佛蒙特凤凰报》1907年9月13日的一篇报道,帮我解开了这个谜。
这篇报道的标题是《从东方来的小陌生人》。文中这样写道:
这几个星期以来波特波罗正在欢庆,一个年轻的小陌生人从遥远的国度来到了这里,在完成她的学业之后将回到她自己的国家服务于人民。她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牛,但是在中国她的名字叫牛惠珠(上海方言的发音)。她上个星期来到这里,是玛丽·卡波特的客人,现在跟玛丽的妹妹,来自米尔顿的霍布鲁克夫人住在NAULAKHA。以后这个中国小女孩将会跟着霍布鲁克夫人生活和学习直到完成学业。这个孩子是从中国来到美国华盛顿的十八个中国学生之一;其中的十五个是政府选派的,但这个女孩是上海的教会学校派出的。是J.C.强森太太从华盛顿把她接到这里的,这个女孩子只有11岁,她将在这里学习医科,将来回去会有大量的医务工作要做。多年之前她的父亲曾在美国学习,现在她有一位舅舅在耶鲁学习,她的大哥现在在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学习。其他的中国学生在温秉忠的监管之下。温秉忠的官衔是清政府外交官梁诚的副官,他还要在这里呆一段时间,作为J.C.强森家的客人这个季节末他将访问波特波罗。星期三,霍布鲁克夫人将带着这个小女孩回米尔顿的家去。
这段不足千字的报道说明,牛惠珠从1907年9月上旬就到达了波特波罗,从9月18日起正式寄养在霍布鲁克家,并开始在米尔顿上学。文中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位监管留学生的官员温秉忠,也是当年的留美幼童之一,是我曾外祖父牛尚周的好朋友,1900年娶了倪家小妹倪秀珍后,他们遂成为连襟。所以,温秉忠也是我祖母的姨夫。
1907年6月,温秉忠带领着18个中国学生从上海出发,到达美国华盛顿。15个官派学生之外的牛惠珠,是上海裨文女校(又译布里曼奇教会女校)派来的。裨文女校创办于1850年,是上海最早的女校,现为上海第九中学。文中没有提到名字的另外两个自费留学生是谁呢?推算下来,其中一个应当就是年仅10岁的宋美龄。宋美龄和宋庆龄是在1907年6月随姨夫温秉忠去美国留学的,所不同的是,宋庆龄是公派,而宋美龄是自费。除了接走了牛惠珠的霍布鲁克太太,文中还提到了J.C.强森夫妇,他们是上海裨文女校校长夏洛特·强森的哥哥和嫂嫂。此外还有霍布鲁克太太的姐姐玛丽·卡波特小姐(即毛利阿姨),他们都在牛惠珠、牛惠生的留学生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裨文女校与我曾外公牛尚周是什么关系呢?我想,他们应当是基督教会里的教友吧,而且友谊很深,因为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也曾就读该校。
文学氛围浓郁的梦幻“航船”
作为霍布鲁克家族标志的“夏屋”(NAULAKHA),第一任主人并不是霍布鲁克家族,而是名满天下的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文学家和批评家鲁迪亚德·凯普林。他是一位多产且活跃的大作家,可能是因为需要经常回伦敦接洽各种业务,他在这座自己建造的梦幻“航船”中只住了四年多,就举家迁回了英国。他把NAULAKHA连同家具一起卖给了当地的霍布鲁克家族,把收藏的书籍和对文学的挚爱留给了霍布鲁克家的孩子们。
现在,霍布鲁克家族后人已经把这栋著名的建筑捐献给了“美国地标管理委员会”。该会在简介中介绍:
NAULAKHA是印第语“无价之宝”的意思;它建于1892-1893年。这块11英亩的土地是从凯普林太太的兄弟比提·波拉斯特那里买下的。纽约的建筑师亨利·鲁嘎斯·马歇尔按照凯普林的意愿设计和建造了它,凯普林称之为“航船”。它长90英尺宽22英尺,所有房间的窗户都能俯视绝美的康奈迪克河谷风光;屋内靠山坡的一边是一条长廊贯通始末。
霍布鲁克家族是当地一个非常著名的家族,老霍布鲁克出任过州长,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很有作为。1898年他买下了这座房子之后,把整个庄园的面积扩大到了55英亩,大屋内部也做了一些改动。凯普林的藏书几乎囊括了十八、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的所有名著,这些珍贵的原版书一百多年来始终保存在原来的书架上,让我们感叹不已。11岁的牛惠珠在刚刚到达美国之后,不久就幸运地融入了这个文学氛围十分浓郁的家庭,这与她后来在哈佛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和世界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NAULAKHA庄园里有佛蒙特州的第一座网球场,霍布鲁克家的孩子们和牛惠珠很早就学会了打网球,因而在学校里都是网球好手,参加过各大学之间的网球比赛。牛惠珠还曾经拉着表妹宋美龄(当时在波士顿威斯理学院读书)的手,课余时间一起练双打,可惜表妹的网球技术不精,没能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