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乐器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但是二胡与钢琴都是依靠弦来发声,因而有了对话的“共同属性。”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在1996年秋天时,在音乐厅巧遇著名德国钢琴家提姆·欧文斯。他感觉二胡充满灵性,试图通过音符与音乐作品,让东西文化跨界共融。因而,有了“二胡与钢琴音乐对话”的首场尝试,受到了德国汉诺威观众的赞赏与推崇。于是,如此独特的“对话”,成了马晓晖保留音乐会的形式之一。
此次,与马晓晖对话的是中国女孩万捷旎。她年仅20岁,演奏钢琴起来,既朝气蓬勃又沉着大方。两位女演奏家试图跨界融合、穿越时空。万捷旎接受的是西方传统古典音乐教育,但在家中则秉承传统文化。她希望:“以大家熟悉的素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煲出不同的味道。”
马晓晖十分熟悉乐理和音乐史。她透露,二胡与钢琴的对话,借鉴的是小提琴与钢琴协奏的模式。二胡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以往“胡”字代表的都是来自北方的外国人。但是,胡琴与小提琴都是拉弦乐器,所以有“替换”的可能。她强调,这一次的跨界探索,更加强调各自的“人格独立”,将呈现出灵动清新、平等互动、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她为万捷旎示范和分析了中西方音乐表现的特色与各自的独特性。例如,二胡的旋律性、色彩性与中国音乐中的紧打慢唱、虚实相间的微妙变化,使得“对话”更有层次感。
这次音乐曲目分为5个部分:《月》,《风》,《水与火》,《阳》,《土》。《月》主要是中国经典曲目,例如《二泉映月》《听松》等。《风》是丝路组曲,具有鲜明的丝路色彩与民族情怀,比如:《远东》《天山牧羊女》等。《水与火》是爱与舞的组曲,涌动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与诗意热情的探戈绽放。《阳》是西方古典作品,例如:《巴赫组曲》等。《土》则是原创作品与音乐灵感的即兴升华,例如:《思》等。
“对话”的能量巨大,还能演绎探戈。阿根廷著名作曲家、手风琴大师皮亚佐拉的《再见,我的父亲》一曲,将传统的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赋予探戈音乐赋予新的灵魂。此次,她们用二胡取代了原曲中的手风琴,在音色和演奏方式上都会有极大的改变,一曲“东方探戈”就这般奔腾起来…… 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