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余杭路的戴兆庆所说的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昨天下午,记者沿着俞泾浦、虹口港溧阳路一段走了一圈,发现沿河防汛墙不但加高、加固,还进行了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的建没。据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栩介绍,昨天傍晚已开闸排水,内河水位处于安全的低水位。另外,俞泾浦、虹口港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建设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工程四平路至汉阳路全长约900米段,已经在2013年建成。二期工程四川北路至黄浦江段也已在近期完工。
虹口区内河道分布纵横交错,有南泗塘、沙泾港、西泗塘、俞泾浦、虹口港、走马塘等6条河流,长度达20.5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河道两旁有许多居民住宅区,居民们与河道“朝夕相处”,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戴兆庆说,他亲眼目睹了这条内河沿岸这几年的变化,过去内河不但黑臭,防汛墙沿线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更不要说亲水平台了,市民都不愿在防汛墙周边走。为了改变区域内河河道沿岸环境,虹口区从2012年起结合防汛墙改造分二期建设俞泾浦、虹口港沿河两边的景观人行步道。
杨栩向记者介绍,景观人行步道建设根据沿河周边不同的建筑风貌和人文历史,设计不同的景观。
四平路至海宁路内河段,沿线是虹口区正在打造的上海音乐谷,区域内有众多老建筑,1933老场坊、原嘉兴电影院,以及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瑞康里等老里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虹口区在改造此段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时,突出“海上文化”主题,演绎老虹口人的生活情景。
记者在虹口港溧阳路哈尔滨路段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现场看到,这里不仅种植了许多树木、草坪,还有音乐符号、萨克斯管雕塑等,并在沿岸设置了草坪灯、台阶灯、投射灯、庭院灯等各种景观照明,以及各类休闲设施、廊架等小品,一步一景。杨栩说,在实施建设时,充分考虑了虹口港周边的人文历史,以及现在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需求,同时力求还原河道两岸的自然生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