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结合防汛墙改造打造人文自然和谐景观~~~
结合防汛墙改造打造人文自然和谐景观~~~
结合防汛墙改造打造人文自然和谐景观~~~
结合防汛墙改造打造人文自然和谐景观~~~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合防汛墙改造打造人文自然和谐景观
虹口区内河沿岸“颜值”上升
龙钢 袁玮
■ 虹口港防汛墙景观步道改造四川北路至黄浦江段近期完工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袁玮)尽管今天早上的雨不小,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但对在虹口港边住了近60年的71岁老人戴兆庆来说,不仅不用像过去那样再担心水会漫到马路和家里。等雨停了,还能带着孙辈漫步亲水平台,享受沿河鸟语花香。“昨天晚上下大雨不仅可以‘高枕无忧’,而且从过去的粪码头、脏乱差,到现在的亲水平台、绿化长廊,环境的变化也是天壤之别啊!”

  家住余杭路的戴兆庆所说的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昨天下午,记者沿着俞泾浦、虹口港溧阳路一段走了一圈,发现沿河防汛墙不但加高、加固,还进行了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的建没。据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栩介绍,昨天傍晚已开闸排水,内河水位处于安全的低水位。另外,俞泾浦、虹口港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建设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工程四平路至汉阳路全长约900米段,已经在2013年建成。二期工程四川北路至黄浦江段也已在近期完工。

  虹口区内河道分布纵横交错,有南泗塘、沙泾港、西泗塘、俞泾浦、虹口港、走马塘等6条河流,长度达20.5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河道两旁有许多居民住宅区,居民们与河道“朝夕相处”,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戴兆庆说,他亲眼目睹了这条内河沿岸这几年的变化,过去内河不但黑臭,防汛墙沿线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更不要说亲水平台了,市民都不愿在防汛墙周边走。为了改变区域内河河道沿岸环境,虹口区从2012年起结合防汛墙改造分二期建设俞泾浦、虹口港沿河两边的景观人行步道。

  杨栩向记者介绍,景观人行步道建设根据沿河周边不同的建筑风貌和人文历史,设计不同的景观。

  四平路至海宁路内河段,沿线是虹口区正在打造的上海音乐谷,区域内有众多老建筑,1933老场坊、原嘉兴电影院,以及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瑞康里等老里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虹口区在改造此段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时,突出“海上文化”主题,演绎老虹口人的生活情景。

  记者在虹口港溧阳路哈尔滨路段防汛墙景观人行步道现场看到,这里不仅种植了许多树木、草坪,还有音乐符号、萨克斯管雕塑等,并在沿岸设置了草坪灯、台阶灯、投射灯、庭院灯等各种景观照明,以及各类休闲设施、廊架等小品,一步一景。杨栩说,在实施建设时,充分考虑了虹口港周边的人文历史,以及现在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需求,同时力求还原河道两岸的自然生态面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B04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阅读/连载
虹口区内河沿岸“颜值”上升
@上海发布位列 全国政务微博影响力 百强榜第三名
垃圾就地沤肥后减少一半
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克难奋进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虹口区内河沿岸“颜值”上升 2015-09-05 2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