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俄罗斯战机,从某种角度来说,土耳其“无意”又“无奈”。说“无意”,是因为土耳其的确不想击落俄罗斯战机;说“无奈”,则是因为它又不能不对“入侵”的战机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土耳其不是刻意要这么做,但却“冒险”一不小心把俄罗斯战机击落下来。土耳其尽管“无意”却能在24秒内击落俄战机。
因此,应该说,土耳其的行为,是在“无意”和“有意”之间,也是在“无意”和“无奈”之间。
“不清楚击落的是俄战机”
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声称“不清楚击落的是俄罗斯战机”的时候,他说的或许是真话。
土耳其智库的专家们曾对土耳其领空及战机所受到的侵犯和骚扰进行了分析归类:一类是来自俄罗斯战机的公开侵犯;一类是来自“不明国籍”的战机的侵犯和骚扰,这类战机主要是米格-29和苏-24;第三类是来自叙利亚战机和地-空导弹的侵犯和骚扰。
对土耳其来说,第一类侵犯相对好处置,就是抗议、警告甚至雷达锁定。最头痛的是第二类的侵犯和骚扰,因为俄罗斯的战机和叙利亚的战机型号部分是重叠的,如双方都有苏-24和米格29,这让土耳其防空力量有时很难辨清到底是俄罗斯的战机还是叙利亚的战机,而叙利亚方面有时还故意进行身份掩饰。
而此番事件最终却是以土耳其最为担心的第二类情形发生。入侵并被击落的是一架苏-24,而且是俄罗斯的!土耳其其实并不想击落俄机,但是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都拥有苏-24,这让土耳其人一时分辨不清到底是叙利亚的还是俄罗斯的。
新“交战规则”有所准备
土耳其在对类似情况辨识“并不自信”的背景下,为何“冒险”出击?
这与土耳其从2012年以来所实施的新的“交战规则”有关。根据土耳其新的“交战规则”,它的战机处于“随时”可攻击入侵敌机的状态,所以它在24秒内就击落了俄战机。
2012年6月22日,土耳其的一架RF-4E幻影战机被叙利亚击落后,土耳其调整了它的“交战规则”,战机开始24小时不间断巡逻,以保卫自己的领空不被侵犯,如果一旦有外机侵入,将毫不犹豫予以处置。
这也就是说,在这一“交战规则”下,不存在发现外机入侵土耳其战机才起飞拦截之说。因此,24秒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也正是根据这一新的“交战规则”,土耳其先后在2014年3月和2015年5月击落了叙利亚的一架米格-23战机和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
对俄罗斯打“北约”牌
事实上,土耳其之前也的确给俄罗斯战机所谓不下“5次警告”,不过这些“警告”并不是在俄战机进入土领空的24秒之内,而是在去年10月5日至11月24日之间。
2015年10月5日,土耳其外交部发布声明,指责俄罗斯战机于10月3日12点零8分侵犯了土耳其的领空,而且第二天也就是10月4日再次侵犯土领空。为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警告俄罗斯此举将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会失去土耳其这个“朋友”。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也强硬表示,即使是一只鸟儿侵犯了土耳其的领空,也要面对严重的后果。10月17日,达武特奥卢再次表示,土耳其将会毫不犹豫地击落侵犯该国领空的飞机。
领空不断被侵犯,自己的巡逻机又不断被骚扰,在土耳其看来,这既是对自己的羞辱和挑衅,也是对北约的军事、政治试探。如果不采取果断应对措施,它对叙利亚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政治和外交政策就会被认为是在俄罗斯的卷入面前畏缩了,它在2012年所实施的新的“交战规则”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但是,此次面对的毕竟是俄罗斯,如果真的击落了侵犯领空的俄罗斯战机,势必会引起重大的外交危机,俄土关系将遭受严重破坏。如果北约集团能够给土耳其以支持的话,那么北约与俄罗斯在北约集团南侧的摩擦就会加剧;如果北约不管不顾,把土耳其撂在一边(这对土耳其来说是最糟糕的情况),那么局势的发展恐怕就会超出土耳其的掌控能力。
面对左右为难的困境,土耳其智库的建议是必须向俄罗斯表明土耳其的“北约成员”身份,以期俄罗斯能够有所顾忌。埃尔多安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在去年10月份警告俄罗斯时就特意提醒俄罗斯不要忘记土耳其是北约集团的一员。
土耳其之所以敢于“冒险”(它明知自己的“分辨能力”不强)攻击不明身份的敌机,因为它最终还可以有北约兜底,所以它要向俄罗斯强调自己的北约身份,同时这也是提醒北约必要的时候不能弃自己的小兄弟不顾。而事后北约尤其是欧盟也的确并没有完全抛弃土耳其。
经济仗双方“伤不起”
俄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后,全世界都在关注双方关系接下来如何发展,甚至不少人担心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在经过一段“可怕的沉默”后,宣布将对土耳其实施制裁,坊间也在担心如果俄罗斯对土耳其停止供气,在接下来的这个冬季,土耳其很可能会不好过。
但嘴上说说容易,经济仗如果真的打起来,双方其实都是“伤不起”。甚至在土耳其“难熬严冬”之前,俄罗斯这只北极熊也饿得无力捕食了。
根据俄罗斯宣布的经济制裁措施,土耳其测算自己方面的出口损失将达到90亿美元,占到了土耳其GDP的0.3-0.4%。但俄罗斯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损失,如果加上欧盟制裁的话,俄罗斯方面的损失将达到25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土耳其的损失。此外,俄罗斯所宣布的那一揽子的制裁措施何时启动也是个问题,因为俄罗斯毕竟也是WTO的一员,它在采取行动之前,也必须仔细考量一下WTO的规则。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俄罗斯是土耳其的最大进口国,2014年达到250亿美元;土耳其对俄罗斯的出口仅排在其最大出口对象国的第7位,2014年仅约60亿美元。
俄土关系虽然如此紧张,但土耳其国内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抗议俄罗斯的活动。这与土耳其同俄罗斯多年以来的互相发展合作不无关系。土俄关系不会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实际上双方是相互依赖的。
2002年,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提出土耳其要联合俄罗斯、伊朗来制衡欧盟的计划。21世纪以来,俄罗斯成为继德国之后土耳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俄国游客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成为继德国之后的第二大游客来源国。每年俄罗斯的游客数量约为400万左右,给土耳其带来旅游收入约为40亿美元。土耳其民众普遍喜欢俄罗斯游客,他们比较大方,大多数旅游城市,十分欢迎俄罗斯游客。
双方利益交错繁多
另一方面,“战机事件”也折射出,土耳其同俄罗斯之间的利益纠葛繁多。
土耳其有关智库指出,俄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绝对不只是针对IS,而是其长远战略的一部分,包括维护阿萨德政权的统治,确保其成为俄罗斯的支持者。俄罗斯的这一意图可以从其在叙利亚的空袭目标以及俄罗斯空军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节奏得到反映,即俄罗斯空袭的一大主要目标就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堡垒和据点。同时,俄罗斯还有可能谋求与伊朗以及伊拉克的合作,从而重新恢复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对抗西方的新前线。
该土耳其智库的分析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得到了验证。去年9月,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达成协议,共享有关IS情报,并在巴格达设协调中心。
伊拉克加入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的联盟,尤其是俄罗斯与伊朗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将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平衡,损害土耳其、海湾国家以及美国的利益。土耳其认为俄-伊-伊-叙联盟不可接受。俄罗斯、伊朗本来就是土耳其的世仇,更加上伊-伊-叙都是什叶派穆斯林,而土耳其以及其他海湾国家是逊尼派。这是意识形态的一面,也是政治的一面。
埃尔多安反对俄介入叙利亚和伊拉克,更事关土耳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是土耳其事实上的敌人,他们与土耳其国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耳其已经与库尔德工人党斗争30多年,库尔德问题是土耳其社会所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因此,俄罗斯对阿萨德政权以及对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支持,无疑是对土核心利益的直接威胁。
总之,土俄之间的角力,从土耳其的视角来看,是俄罗斯闯入自己地盘,触动了自己的地缘战略奶酪。他们认为,俄反咬土耳其与IS之间有秘密石油交易,也只是为自己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存在寻找更多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