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部分小区停车位涨价,申城部分写字楼的停车位也在悄悄地涨价。“本周开始,公司楼下的停车位的收费也涨价了。”在上海长宁区延安西路某普通办公楼办公的华小姐介绍道,2015年执行的停车标准为每月500元左右,2016年将提价至800元,涨幅达60%。对此,华小姐和同事都表示非常无奈,只能被动接受。
停车费翻涨一倍
近日,记者来到虹桥中园小区实地探访。偌大的小区内,为数不多的地面停车位停满了车。在居民带领下,记者来到小区保安岗亭,看到一份告示。上面写着,“近期开发商决定改变小区地下车库车位租赁方式”,随后给业主出了道“选择题”:要么支付翻倍的停车费,要么一次性预付20年的停车费,可“享”原先400元每月的停车费。
业委会筹备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建成以来并没有成立业委会,而开发商至今也未撤离,这次停车费涨价之前,并没有征询过业主的意见。“这不是明摆着的‘霸王条款么’。”不少居民埋怨道。
谈起停车费涨价的原因,该小区物业公司——上海和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姚经理直言,政府已经取消小区停车位价格指导,此次涨价属于开发商自主行为,物业和业主都无权干涉。
坐地涨价非个案
小区业主石先生向记者透露,让小区停车费挣脱价格“束缚”的,是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12月17日发的《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中涉及“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中的相关内容。该文件中,“住宅取消小区停车服务”确实被列入7项被放开的“具备竞争条件的服务价格”中。
“单从字面上理解,价格是被允许放开,但小区停车费是‘具备竞争条件’的服务价格吗?这值得推敲;另外,放开了价格,就能够随心所欲涨价?这又值得思考。”石先生提出疑惑。
小区管理应“归位”
去年,上海关于小区停车费涨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法务部主任汪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还是小区管理定位是否准确。“如果定位是‘服务’,那么在停车费定价的问题上,显然要公开成本,并告知业主,征询意见,经业委会讨论后,最终确定方案;如果是定位为‘盈利’,那显然和物业服务的本意背道而驰。”
汪鸫认为,未经业主大会通过,单方面直接涨价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可取,而政府也不能“一放了之”。“依靠‘市场的手’控制价格是不错,但在形成模式前,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机制,定期指导业主大会,加强监督。”这样,或许能够避免许多“野豁豁”的涨价事件发生。
记者采访了程家桥街道办事处。“街道了解小区业主的诉求,正和双方协商处理。”街道自治办工作人员盛女士开门见山地表示,目前,“涨价风波”暂处于“缓涨”阶段。近日,街道也将约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商谈,“街道提供平台,双方直接面谈,希望能协商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