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科学家的时间去哪儿了?
胡印斌
  胡印斌

  科学家应该将多少时间投入科研和学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确保科学家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5/6。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表示,减少行政、社会活动对科研的干扰,给科学家更多的科研时间,使他们能够解除后顾之忧、排除名利扰动,对于科技创新非常重要。

  科学家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笼统的说法,是非科研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不少科学家都在忙于事务性工作,“一年当中,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尤其是课题组组长,必须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怎么申请到项目经费、怎么让这个课题组活下去……”而其根源,则在于当下科研管理的行政化。

  此番《意见》明确提出优化科研管理环境,落实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应该说,切中了当下科研机构管理中严重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值得期待。

  科学研究是高水平的智力活动,不仅有自身规律,而且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不能完全纳入一个刻板坚硬的框框去复制。管理者应该以极大的宽容、灵活性以及自由度,激发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冲动,甘做幕后的“孵化器”,而不是动辄以规范管理为由,设置过多的量化指标,过度干预科研活动的进展,甚至以锦标为鹄的,揠苗助长,贪功冒进。

  而目前的项目经费制度、考评制度等,多体现为对数量和进度的追求,尽管任何管理都应该有章可循,落到实处,但过细的管理并不太符合科研本身的规律,恐怕很难释放科学家的激情,实现科研成果的涌流。其结果除了产生大量学术泡沫,也使得每年高达万亿的科研资金难有相应产出。

  前两天,《中国青年报》有一篇讲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李佩老人的文章,其中提到,在讨论“钱学森之问”求解的根本出路时,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首先说了“要靠民主”四个字,紧接着,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随后,李佩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论”。

  三位老人的答问很简约,但却道出了优化科研环境的根本路径。学术民主、学术自由乃至正常的学术讨论环境,是科学创新的关键。不是不要管理,而是要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管理。“行政化”和“官本位”,并不能释放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为了把时间还给科学家,除了制定硬性的5/6时间比例,还应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营造更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习近平曾指出,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真正推动科学家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科学家的时间去哪儿了?
莫干山莫变垃圾山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看到抱怨背后的消费潜力
一字“万”金
朝中有人难做官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科学家的时间去哪儿了? 2016-01-15 2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