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剥玉米
范琼阳
  范琼阳

  暑天,热,在崇明老家避暑。刷着微博,看着上面金灿灿的图片,题目中赫然有着“满街的‘飘香玉米’你还敢吃吗”,忽然想吃家乡纯天然、无添加剂的玉米了。 

  八月,正是收玉米的日子了,马上跑到灶头间里问外婆:“外婆,玉米收了吗?”“收了啊。”外婆正在乡下的大灶头上炒菜,她边炒菜边擦汗,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等会我去帮忙剥玉米吧’”我赶忙道。“行啊,先吃完饭再做,哝,帮我抬到桌子上。”她一撩铲,一个倒扣,一道菜就放在我手里的碗了,经不住在心里感叹:外婆果然是做家务的高手。在桌前坐下,不出意外地看到了摆放在桌角的一盘糯玉米棒,没多想什么拿了一根就开吃了,说实话我吃玉米有个特殊的癖好,别人都是大口咬着吃,而我总是用下牙把玉米翘出来吃,一排吃完还要跳过第二排吃第三排的,一轮下来,从侧面看就像朵美丽的花。别人可能会想,我也太无聊了吧!不过当我发现,这样吃玉米上面不会留下残渣还会避免不小心卡牙时,我还是把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一顿饭过后放松了下身体,之后就要开始今天的劳动了。

  外婆和外公已经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地上放着的大竹匾里满满当当都是金灿灿的玉米棒,它们就像刚从田野里奔跑回来的孩子,浑身散发着金色的活力。我左手竖着扶玉米,右手用尖尖的推刨把玉米推出几排,这样用手把玉米向右扳,玉米粒齐唰唰地滚落在竹匾里,发出金色的弹唱。

  一口气推了十几根,有些累了,骨头酸酸地僵硬,估计是很久没有干力气活儿,我想,以后还是得多锻炼。就这样坐着,院子里吹来一股凉风,赶紧提了提神拿起铲子继续,外公把我们自己吃的留在最后剥,一批坏的就给牲畜吃。完工后外公把两张尼龙网拿出来把玉米粒倒上面晒,我自告奋勇抢过推刨说:“您们忙别的去吧。”一点点把玉米粒推满整张网,手上竹节的触感让我觉得很踏实,外公会做很多东西,不止这尼龙网是他编织的,连家里的房子也是他亲手建造的。 

  抹了下额间冒出的汗,有些遗憾不能享受制作玉米粉的全过程,因为明天临时有事就要先回市区了。

  玉米粒需暴晒个4~5天把水分蒸发,然后拿到村里的磨坊磨成粉,以前小时候跟去过,磨粉前得把话说全了,不然就得打手语,轰隆轰隆的粉碎机器声音得维持近十几分钟才停下。等把粉拿回家就取一些在快煲好的饭上撒一层,用筷子拌均匀后焖几分钟,简易的玉米杂粮饭就完成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叫起,乡下一般都起得早,老两口五点就起来了,迷糊间刷着牙,刚才灰蒙蒙的天一会儿就亮了,听到青菜在油锅里翻炒的声音收拾的速度也不由得加快。上了桌,刚动了筷子一回头就看见外婆端着两碗杂粮饭不由得疑惑:“今天怎么有这个啊?”“这是上一批做好的”外婆缓缓地坐到桌前,我心中欣喜,伸手就拿了一块玉米锅巴开始嚼起来,隐约的焦香萦绕在口中,心中微微地触动,想着外婆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忍不住又多加了一碗饭。

  走之前老两口硬要我把剩下的那袋玉米粉带回去,我分别亲热地吻了他们的脸颊,看着车外飞驰而过的菜田,把那袋玉米粉小心地放进包里,我知道,这是一种平淡的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在杭州
   第A03版:G20在杭州
   第A04版:G20在杭州
   第A05版:G20在杭州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剥玉米
宁静的艾什顿(黄石公园之外)
“网红”来了
北海道的薰衣草
玻尿酸自述
旅行箱里的“加减百搭衫”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剥玉米 2016-09-05 2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