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被指“零分服务”
今年4月,一家日本电视台制作了一起综艺节目,专门寻找那些评价极差的“零分餐厅”,体验究竟能差到何种地步,位于福州路上的上海老半斋酒楼“不幸”入围。视频显示,日媒挑选的依据,是来源于餐饮点评网站的评价。这家酒楼的评价中,有不少“服务差”、“难吃”的评论,其中一位顾客甚至给出环境、服务、口味全部零分的评分,称该店有愧于百年老店的声誉。
拍摄者进入饭店后,向服务员询问座位,得到一句生硬的回答:“自己找位子啊”。节目的画外音评论:“简直就像以训斥顾客为乐的店一样。”接着,拍摄者又拍到了厨师在厨房看手机、店员在上班时看报纸、甚至还有几位店员在店里打扑克牌。视频最后的画外音是:“这么看来得零分也不足为奇了”。
这期节目在日本播放后,经过网络传播,上周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也传开了。大部分网友觉得太丢脸。另一些网友在评论中为这家酒楼辩护,称视频是在断章取义。还有部分网友则认为,传统餐饮店就是这种风格,日本服务水准高自然不习惯,这是文化差异所致无需大惊小怪。
记者探访服务已有改观
昨天中午12时,记者来到老半斋酒楼一探究竟。此时店内生意兴隆,几乎满座,顾客多是老年人。记者入店的第一印象是饭店环境并不差,至少在中上水准,食品价格也不算贵。在点了一碗特色肴肉煨面与一杯绿豆汤后,记者又注意了一下该店被日媒“黑”的最惨的服务环节。进口处的一位保安师傅一直在卖力地迎宾并指引顾客寻找座位;其他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也属于正常水准;厨师玩手机、店员看报纸等情况也没有出现。
在半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内,记者的总体感受是,没有像日媒所描述的这么夸张,用餐体验也挑不出什么太大的毛病,至少属于同类型饭店的平均水准,“零分餐厅”言过其实。
资料显示,老半斋酒楼创始于1905年,主打淮扬菜,已有111年历史,是上海少有的百年老餐饮店。本报2014年3月4日“夜光杯”栏目曾刊登过一位老半斋忠实“粉丝”江先生的文章,细数曾令他魂牵梦绕的肴肉、大煮干丝、白汁鮰鱼、炝虎尾和狮子头等名菜,更是称赞老店特色刀鱼汁面是“上海一绝”。但在文末,江先生也感叹,老半斋的传统名菜现在越来越少。
老店称被“冤枉”正在整改
服务部朱经理告诉记者,从上周成为“网红”开始,老半斋天天开会检讨,严禁店内打牌行为,要求员工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即便再忙,也不允许以生硬态度面对顾客,要多用礼貌用语热心为顾客服务。经过一周的“整顿”,服务质量有了一定提升。
朱经理表示,根据调查,拍摄似乎不是在一天内完成,是好几次拍摄的素材剪辑而成,时间应该在今年4月左右。对于视频中最大的“黑点”员工打牌一事,朱经理解释,当时是下午2点,饭店已经停止营业进入午休时段,员工并非在工作时间打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所以感到很委屈,但视频中还是能看出很多问题,我们也在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1980年进入老半斋,现在已经工作了35年了,是店里少有的‘老人’。”朱经理说,在上世纪80年代,她是分配进入酒楼工作,那时大家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唯一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工作做到最好。
无奈的是,如今的餐饮环境早已今非昔比,老员工越来越少,新员工流动性太大,高素质人员很难留住。朱经理告诉记者,这一事件对他们的刺激非常大,但同时也是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要维持一家百年老店的声誉,除了在口味上保持传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李一能
记者手记
少了这么一点讲究
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百年老店,本应是上海人民的骄傲,如今却出了“洋相”,让人痛心疾首。
纵然日本媒体有“故意找茬”的习惯,但这一次我们却并没有多少底气反驳。在餐饮界,日式服务是一种标杆,而日本的百年甚至千年老店秘诀无非四个字:做到极致。
所谓的做到极致,就是在一些可以偷懒、忽略的细节上毫不松懈地较真,这种讲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个细节上的松懈累积起来,传统也就不复存在。
老字号的传统,载体是人。无论是饭菜口味、服务水准还是品味气质,只有通过一代代员工的传承,百年老店的存在才有意义。希望“老店们”知耻而后勇,时时思考一个问题:自家老店能活到现在,凭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