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张玉宁入学,沿用的仍是“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序列,最终进的是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该校素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特别是退役名将的传统。2001年,刘翔和上海田径队的队友一起成为华师大法政学院法律系本科生,当时他只有18岁。2004年,本科毕业的刘翔还获得了留校硕博连读的机会。
“把一个个体育明星弄进大学,不是挤占了其他考生进大学的名额吗?”其实是误读。因为,特招、降分乃至保送高水平运动员进大学,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且并不占用普通高考生的计划录取名额。早在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下发通知,在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教育部在2006年调整了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标准,其中对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称号之一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可参加入学文化课单独考试。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邓亚萍在清华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李娜选择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
事实上,通过特招途径录取体育明星,并为他们“私人定制”修学方案和考试形式,几成世界各著名高校的惯例。对于“高校破格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是否公平”的争论,主要还是源于对录取标准的认识差异。人们习惯坚持高考的“分数”录取标准,却忽视了高校选才更应趋向“多元”的标准。高校是否“傍明星”?多年前当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刘国梁、姚明等时,校方回答,交大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知名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并不需要靠几个体育明星来挣名气。招收体育明星,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