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叶秀山先生的哲人之思
翁思再
  翁思再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眼前浮现慈眉善目,耳际回响哲人箴言。

  我接触京剧理论是从拜读秋文(叶秀山)《京剧艺术欣赏》开始的。那是在1上世纪60年代前期,当时我还在读中学,醉心于杨宝森。这本书里说,杨宝森虽然唱得有味,但是那种哀哀切切和沉郁顿挫,在文昭关这出戏里却未必全然符合力能举鼎的大将军伍子胥的性格。如果从人物塑造角度说,文昭关由汪派来演绎更为准确,然而却是杨派得到了流行,这说明:艺术之流传后世,主要不是靠内容而是靠形式。叶先生还把老生体系划成气势派和韵味派两个系统,令我茅塞顿开。我后来进入京剧评论和研究之门,经常引用叶先生创造的理论。可以这么盖棺论定:叶秀山先生是用哲学思维来研究京剧的第一人,是京剧美学这个学术领域的开创者。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通过刘曾复先生的介绍拜识了叶秀山先生。90年代中期我担任新民晚报驻京站长住国际饭店,正好与中国社科院比邻,得以近水楼台,经常去他那里问学。先生在闲谈中说,写《京剧艺术欣赏》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是因为兴趣而写的。这件事令我十分惊讶,并且受到启发。

  我在记者生涯中以拯救京剧为己任。纵然奔走呼号,为何回天乏术?我把这个苦闷诉诸叶先生。先生回信说,从市场角度看,京剧已经被边缘化;从艺术角度看,京剧在走下坡路而且改革未见曙光。文艺体制积重难返,可是志士仁人仍有可为之处。他说,目前有一缕曙光,就是京剧正在受到多学科的关注,一个研究的时代正在到来。他希望我投身这个潮流,拿起理论武器继续为京剧效命。先生的开导,为我后来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清晨写下上述文字,为恩师叶秀山先生送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联 想
回忆叶秀山先生的哲人之思
远去的祝福
秋天的诗
车 技
每天都要学习
收藏古币
晨曦(速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回忆叶秀山先生的哲人之思 2016-09-10 2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