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袋很乱啊。
都是王宝强夫妻反目啊郭德纲师徒分手啊之类消息满天飞闹的,脑袋里的存储空间完全不够用,必须一键删除扔到垃圾筐。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横飞,要在这些信息之洋中过滤出有益的部分,还真不容易。
在三十年前,一个人很难想象虚拟和现实如此地接近,而彼此共生。不久的将来,正在飞速发展的“虚拟现实”又将进入我们的生活,到那个时候,会不会不知道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幻呢?“庄生晓梦迷蝴蝶”的说法,现在开始有了可能。而美国大片《黑客帝国》里通过营养液饲养着的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生存,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社会,不知道好不好,但是那要由下一代人去分析和判断了,我们不必提前担忧。
我不知道“大数据”是不是可以处理“信息泡沫”,而有效地沉淀出有价值的部分。也许“大数据”专家会说,数据就是数据,不存在“有价值”或“无价值”,“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如果这么说,我也同意。
我现在不得不沉淀出来的一个词是:“小目标”。
这个词已经成了热词,热度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它是从房地产大鳄、中国首富王健林先生嘴里说出来的;二是对普通人来说,“小目标”比他们的远大目标还要大。
在一个“物化”时代,凡有钱人都掌握着人生的真理,发财界前辈、成功人士王健林先生也不例外。他的话我们喜欢要听,不喜欢假装喜欢也要听。
王健林先生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里谈理想,大意是说,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有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一个亿。
这个夏天,我们被几个“大数字”蹂躏。“小目标”之外,是清华大学某教师被电信诈骗了176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不多不少,正好能让听到的人一片哗然。要是一亿多或十几亿,也许不会有过激反应。那些数字太大了,距离我们太遥远了。176万少了一点,不足以让小老百姓的想象力无法企及。而清华大学一位教师,听起来也是普通人,却被人骗走了1760万现金!这个就让人受不了了。即便北上深房价高,但那都是房价,而不是现金。我们常常听说,某某大老板虽然有钱,但都在投资中,很少有人能拿得出几百万现金的,不料,一个清华大学教师竟然就可以、就能够被骗走这么多现金,真是让人心态失衡啊。
回过头来谈谈“小目标”吧,清华老师的1760万不少,但是跟首富嘴里说的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差了五倍。“小目标”这个数字,对于身家千亿的王首富来说,确实是不足挂齿,不足千分之一,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是不可企及、不能触及的远大目标。别人不说,我自己想想,工作25年,工资总收入不足300万。几年前我曾很不谨慎地在微博晒工资条,月工资两千三百多,现在想想非常没有面子。我现在更圆滑了,不会那么诚实。好吧多说一点,12万年薪计,不吃不喝一千年才能完成“小目标”——意味着得从宋朝开始努力攒钱啊。
“小目标”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并迅速成为热词,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反差结果——在贫富之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沟壑。
其实,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挣那么多钱的。一个正常社会,清华老师做学问,房产大佬造房子,赚钱界高人发大财,而科学家呢可以衣食无忧、体面地研究科学,作家可以不担忧房价突飞猛涨、认认真真地写作,出租车司机不必为了抢一单生意强行并道。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