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娱乐业最厉害的地方,是擅长在最短的时间里狂轰滥炸,将一档有市场、大受欢迎的节目不停复制粘贴繁殖增生到极致,用最快的速度败尽胃口、捣毁品牌,然后一哄而散,赶往下一个热点,留下一片废墟、一地鸡毛。从有点原创和小清新的意思,到“全是套路”,不过是眨眼的工夫。前几年的歌手选秀、相亲节目,后来的看明星们假装素颜和假装起劲的极限真人秀,莫不如是。
最近正流行的一种套路新玩法,是“跨界”。这边有一个让几个影视明星关注度大涨的《跨界歌王》,那边又有一个《跨界喜剧王》,后者这两天刚刚宣布傅园慧将加盟。这个自带丰富表情包的“洪荒少女”毫无疑问会为这档节目拉高收视率,因为挟着奥运会的余威,不管她在舞台上的喜剧表演功力如何,都足够激发人们的八卦好奇心。嗯,是个好点子。
跨界、融合、交叉、混搭、复合……我们正越来越多创造出这些词语,也越来越熟练地到处应用着它们。这样的流行玩法,可能表明我们的时代在许多传统领域里已走投无路,惟有调整转变、打破固有疆界与习惯,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或许,也是因为新平台、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为陈旧物事与传统世界带来了花样刺激和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互联网+”。有知名科学家告诉我,当下的科研新发现,大都出现在交叉学科里,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原本看来完全不搭的学科走向融合,滋生出像生物信息学、网络语言学乃至无以名状的新混合体。创新创业潮里,也有著名投资人认为,机会更多存在于交界地带。
在上海,人人都知道张江是个高新区、科技园区,那里出产前沿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和创新创业企业,出没的人士不是码农就是做药的。但几天前,忽然看见张江很有喜感地晒出了“2016上海设计双年展”的获奖证书,还不止一份。
下个周末,将是全国科普日,2016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将开幕,主题词居然是“家庭”,主办方说,希望老少家人一同去体验,包你有收获:爱因斯坦借助VR(虚拟现实)“满血复活”,VR过山车让人尖叫,阴阳相隔的两个人利用VR办一场完美的演唱会,一个VR就能体验30多种;科幻作家刘慈欣现身,他的《三体》将放电影预告片;100个机器人排列整齐做广播操;还有无人机编队飞行……这样的“科普”,真的开始有点娱乐味了,可喜可贺,很值得推广——与其看些无聊无营养无诚意的明星娱乐档,不如带上孩子,一起去这样的公益性展览里增广见闻,体验、玩转科技,让孩子可以熟练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跨界最重要也最难的,是跨越我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疆界,改变思维惯性,打破固步自封的约束,让不同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融合发生。在我看来,比之某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尖兵突进和高大上发展,当下中国最稀缺最亟待补上的,恰是最为基础的公民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发展要较量综合实力,其实也就是跨界、混搭和连接、融合的能力。它需要有聪明睿智的少数天才在前,更要有一大群面对现代科技不只会追逐和满足于享受“傻瓜机”、不会轻易被骗子蛊惑的现代公民。上海,会成为这样的城吗?你,要如何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