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与剪纸结缘受益于母亲的启蒙。小虎的母亲年轻时有一手剪纸好手艺,逢年过节,邻居们会找上门来请她剪些窗花,图个喜庆。年少的小虎最喜欢看母亲剪纸,看多了就培养出了兴趣,有了动手的欲望,跃跃欲试。有时候母亲不在家,碰上登门求剪纸的,小虎就代剪。结果这一剪就剪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路。母亲的剪纸,传统元素多,具老派美。小虎则在传统的基础上,加进现代元素符号,表现形式更为简洁、新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小虎剪纸的名声自此渐渐传开。
对小虎来说,剪纸是他接触最早也是最早掌握的技艺,随着年龄增长,他又迷上了书画篆刻,成为一个“多面手”,游走于各项艺术之间,借鉴各项艺术之长。他在剪纸手法上的处理借鉴于他在绘画中养成的观察力以及在篆刻中形成的布局掌控力。剪纸是精细活中的精细活,像头发丝一样的线条已不能用剪刀剪,只能用刻刀刻。小虎最大的梦想就是用三年时间剪出一幅《清明上河图》,但想到其中的难度,就心有余力不足。小虎平日创作剪纸,手机电话皆关掉,闭关。一个电话进来,思绪被打乱,下一刀就要受影响,一根线条断掉,前功尽弃。所以小虎的“清明上河梦”可谓是任重道远。
说到对剪纸的前景希望,小虎认为,剪纸本是乡下人的艺术,社会底层的百姓接触不到字画更玩不起字画,但他们也喜欢美,追求美,于是自然而然地拿起剪刀剪出心中的美好,表达对美的向往。小虎说:“剪纸属于民间艺术范畴,理所当然扎根于民间,人人能看懂,人人能参与,贵在淳朴自然。只有在民间大力推广宣传引导,剪纸艺术才能走向大舞台。‘清明上河梦’只是我的小梦,剪纸艺术的创新和繁荣才是我的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