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唐绍仪同为广东香山人,年龄亦相仿,都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然而在1911年,两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交会了。
武昌首义成功后,唐绍仪作为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代表”参加与革命党人的和谈,与孙中山间接成为“对手”。虽然混迹清廷官场三十年,唐绍仪却“名为清廷代表,实则事事为革命军设计”。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恼怒万分,次日便指令唐绍仪推翻此前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唐绍仪进退两难,最终提出辞呈。此后他以私人身份调停沟通南北谈判。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唐绍仪与孙中山等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孙中山对唐绍仪也信任有加。南北和议达成,清帝逊位当日,孙中山郑重致函唐绍仪:“兹谨请先生北行”,担任“外交全权代表”,参与和各国外国公使的交涉,更于信末诚挚嘱托“大局安全,系于先生此行,不胜盼祷”。如此,被袁世凯罢职的唐绍仪成为孙中山的特别密使。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唐绍仪出任民国首任内阁总理。随着袁世凯专权横行,唐绍仪与袁世凯之间分歧日深,而与孙中山过从愈发紧密。后来段祺瑞同意恢复国会,宣布南北统一后,由唐绍仪组阁并兼任外长。孙中山称“此真民国之福也”;当唐绍仪遭各省军阀联名通电诬陷而辞职后,孙中山叹息道:“内阁中自唐少川辞职后,虽名为有党人在内阁中为总长,实恐其无甚力气,殊不足恃也。”
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到上海居住后,当时寓居上海的唐绍仪成为“孙宅”的座上宾,常在此与孙中山商议时局。1919年第二次南北和谈在上海展开后,唐绍仪被推为南方议和总代表。孙中山对他在谈判中的态度十分赞赏:“此次上海和议,唐少川主张颇为正大。粤中国会同人,自宜一致赞助少川,为其后盾”。当和议面临破裂时,唐绍仪与孙中山整整商谈了3个小时,提出了以救国护法为中心的八项要求。
后来,孙中山与唐绍仪、唐继尧、伍廷芳发表四总裁联合宣言,否认军政府及在广州的国会,并责成南、北议和总代表唐绍仪与王揖唐恢复和谈。
两次护法期间,孙中山和唐绍仪来往最多,合作最密切,也留下了一些趣事。据孙中山的侍卫马湘回忆:“有一次唐绍仪来访,畅谈之下不觉已至中午。先生留他午饭,吩咐我去趣乐居买了一只卤水肥鸡来待客。唐绍仪很快就把鸡吃完,还以为尚有其他肴馔。中山先生见他还在等待上菜,便说:‘简慢得很,没有什么好的菜款待。’又问我说:‘马湘,还有什么菜?’我答道:‘厨房里只有咸鱼。’先生便命拿上来。唐绍仪一边用咸鱼下饭,一边说:‘我大吃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餐可以食完,因此家里虽只有几个人,每餐菜钱便要十元啊!”显然,这次在孙先生家里受款待的经历有些尴尬,以至于不久后,唐绍仪与伍廷芳等人再次到访,孙先生留他们几位用餐时,均婉拒了。
后来,孙中山与唐绍仪因政见分歧而渐行疏远。虽政见不同,但丝毫未影响二人的私交以及唐绍仪对孙中山的景仰。唐绍仪曾出任香山县长,致力于乡梓建设,1938年被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
十日谈
孙中山与近代名人
明日介绍冯玉祥将军与孙中山先生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