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我可能遇到了假……
徐轶汝
  徐轶汝

  别误会,我没写错标题,这可是最近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句式。

  下笔前特意去查了下来源。一种说法是源于电竞圈,队员们发挥不好时,就会以“喝了假酒”为借口;另一种说法是有网友爆料,在西安旅游时曾看到了画风令人颤抖的“假兵马俑”。

  但真正让这个“梗”火起来的,是高校期末考试时流传出来的一组自我调侃表情包:“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拿到了假试卷,画了假重点……”这组表情包迅速在大学生当中,进而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这个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一炮而红"。网友们发现,只要套上这句话,生活中的一切“难题”都找到了答案。“我可能……假……”的使用空间具有超高的适配性,它既可以指向某个人或某件事,比如“我可能谈了个假男友”“我可能碰到个假快递”,句式用起来还很“解压”,任何职业或角色、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轻松完成填空、造句。

  带点幽默,带点自嘲,或许是“负面”的信息,却用正面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有专家认为,这种新的吐槽文化属于“反话正说”,把不易于表达的内容“义正言辞”地表达出来。看似宣泄一点小情绪,其实是带着正能量前行,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小智慧?

  而且,同样的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其背后虽然指代了不同的事实,却能引发一个群体的“趣味认同”。比如,若是有上班族说起“我可能过了个假年”,说的人可能是指年味越来越淡,听的人却会联系自身,想到“过年疲于走亲访友,没有好好休息”“假期太短”“假期都在带娃/加班/被逼着相亲”等。于是,这句话便会被“感同身受”的人不断传播出去,产生所谓的“圈层传播”效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4版:广告
穿山甲事件要一查到底
生动一课
我可能遇到了假……
叫卖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我可能遇到了假…… 2017-02-09 2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