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5岁,生得白白净净,还算聪明伶俐,为体现并落实做外公的责任感,决计像人家音乐胎教一样,对她培育一点艺术感觉。
“囡囡,外公帮侬唱首歌好吧?你在幼儿园不是经常唱歌吗?外公老早也专门唱歌的,比你幼儿园老师唱得不摊板唉。”这段话也真不是瞎讲,想当年我专门学过声乐,上过电视电台,也算小有名气。这就拉开嗓子了:“啊多么辉煌那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想来世界名曲,优美动听还比较通俗。想不到,小姑娘兴奋了5秒钟不到,马上捂住耳朵,嘴里还大叫“外公唱得难听煞了!”没办法,马上换歌,换成中国歌曲,“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蒋大为的《牡丹之歌》这可是整整影响了两代人的中国经典歌曲啊!不来塞!小姑娘继续食指塞在耳朵之中,眉头紧蹙,跳起身来要逃走。“囡囡,不要逃,外公还有好听的啦。”唱歌看来拢不住小姑娘的心,唱戏不晓得来事。
“囡囡,外公再帮侬唱段沪剧,沪剧要听?”当然,迭个辰光外公的口气已经变脱了,变成恳求式的了。“沪剧?”小姑娘眼睛似乎又有了点兴奋,大概是不晓得沪剧是个啥东东。“为你打开一扇窗……”唱的时候尽可能注意到自己的感情饱满,字正腔圆。“啊!不要听啊!再调一种,越剧,林妹妹呀……”小姑娘不但手捂耳朵,而且来了个“葛优躺”,假装浑身抽筋,牙关咬紧,呈颤抖状。
问过我女儿,也就是小姑娘的娘:格浑身发抖算啥意思啦?她回答:大概是表示浑身发冷的意思,也就是冷得吃不消了。作为外公的我此时感觉到对第三代的艺术熏陶似乎并不容易。“格么囡囡她平常到底喜欢点啥音乐啦?”“Tfboys侬晓得伐啦?”我只能摇摇头,“哦!想起来了,就是三个小鬼头,又是唱又是跳的那个吗?”“还有电影《辣身舞》的主题曲,侬晓得啦?”我已经听得一愣一愣了,到底是因为啥?是因为时代变了?还是因为代沟?还是因为年龄?我有点想不通。但不管哪能,作为外公的我,今朝对第三代实施艺术熏陶的想法和做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