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床前明月光
燕超
  燕超

  前些日子,认识了一个来美国不久的朋友。她告诉我,到美国一个月后,她妈妈就在国内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她匆忙赶回国,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回到美国后,有一个月的时间她每天都在哭。

  朋友是在一次华人聚会上说起此事的,当时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有人已在暗自拭泪。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特例,大家心里大多有着几道这样的暗伤,不敢轻易触碰。这就是出国在外的中国人的尴尬和悲哀。另一个朋友,因为学习工作生孩子的缘故,已经有八年没回国。他的父母三次签证被拒,无法赴美。今年夏天,他终于可以回国待两个星期。还有一个朋友是独生女,前年她妈妈查出乳腺癌,而她爸爸因此得了严重的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她带着四岁的女儿回国,照顾父母几个月,还得回来完成博士学业。这两年她就一直这样国内国外地奔波,疲惫不堪。

  三毛有篇文章《守望的天使》,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我年少时读过,和文中那个懵懂的孩子一样,完全无感。二十八岁时,与父母隔着万水千山,偶然翻到此文,读后泪流满面,至今不敢再拿起。因为我也已经长出了翅膀,离别,意味着亲情的缺失和遗憾。

  有时听朋友诉说对自己父母的种种不满,我总会劝他们,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自己也已为人父母,我们做父母同样不能尽善尽美。每次回国见到父母,都发觉他们又苍老了几分。想起他们已是风烛残年,老病相催,我就不由自主地害怕和抱愧。现在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忍听,不敢想。我羡慕朋友们还能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这也是一种福分。

  人与人的相聚皆是缘分,能做一世的父母子女,更是难得的缘分。缘分也终归有尽时,趁缘分尚在,多多珍惜。有福之人,对父母,请多一点宽容和体贴,也多一点陪伴和照顾。而我们这些浮云游子,能做的也只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让父母安心。也只能在异国他乡的月圆之夜,书写下一缕牵挂和思念。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写得入木三分,“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浅吟低唱之时,就仿佛闻见江南冬日的腊梅香,念起我那在长江之畔白了鬓发的父亲母亲。思乡,思念的实在是家乡的人啊。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和先生儿女一家四口,把家,又搬回了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对话
   第C06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回望《繁花》
重新开始
成绩与成就
床前明月光
诗词,我们拿什么来爱你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床前明月光 2017-02-25 2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