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暖花开时节,上海诗词学会都会邀请去年的新进会员,聚在一起,品茗叙谈,谈自己的创作或研究、入会后的愿望和要求,谈对诗词的理解与认知、对学会的建议并期待……茶话会的形式虽然大同,内容却非小异,不同年龄、行业、文化背景的人抒直言,听心声,见性情,诗意和理趣齐发,情感与思想共生。
通常情况是,茶话会的前半小时,由于彼此不识,大家略显拘谨;渐渐地,当话题从自我介绍转到诗词之美时,气氛就活跃和浓烈起来。这种气氛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浓烈,于是素昧平生的人们仿佛成了相见恨晚的朋友,甚至成了早已结识的老友。我想,这不能不归功于诗词温暖人心、维系人情、沟通人思的魅力,也即孔子说的“诗可以群”。
上海诗词学会成立至今已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学会通过创作、研究和普及三条路径,努力把中华诗词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开去。为此,学会不仅邀请诗词专家加盟,更是吸纳社会各界的诗友参与,尽可能地推动当代诗词创作从圈内向圈外、从小众向大众拓展。近些年来,申请入会的人数逐渐上升,其中年轻人明显增加,无疑是诗词文化环境向好的兆头——诗词的鉴赏者和创作者多起来了,学会的知名度和凝聚力大起来了。当然,会员多作品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才多精品多,当代诗词创作的未来,还是任重而道远。而实现彼此沟通、相互交流、提高共识、加强团结,是最首要、最初始的工作。
新会员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想法及表达颇有不同。老年会员着重表示对诗词的敬畏,他们深知传统博大精深,愿将写作诗词作为晚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年会员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他们认为诗词典雅高尚,应在延续文脉的前提下作出新的创造;青年会员大多表示对诗词的倾慕,他们觉得诗词是汉字最美的表达方式,是当代年轻人最好的表达方式,包括生活、事业和爱情在内。尽管他们所说重点不同,但对诗词的爱是一致的。
新会员们不仅说,而且吟,纷纷用自己的原创作品表达上述思想和感情。这是茶话会的最精彩处。有人说自己是怎么爱上诗词的:“从来爱读古贤诗,上口朗朗诵可持。”又是如何写上诗词的:“字面寻常成妙句,心头突兀有清思。”有人说自己是怎么学习经典的:“起承转合从天籁,平仄调和仿大师。”又是如何渐入佳境的:“仄平难锁胸中磊,对仗无妨肺腑奇。”有人说自己是怎么入会的:“良朋携我入诗门,别有洞天寻本真。”又是如何期待未来的:“结识贤能增学识,遨游文苑领风骚。”有人道出了自己的焦虑:“吟哦日浅韵文疏,入会登堂愧艺粗。”有人倾诉了创作的艰辛:“推敲平仄索词句,常是搜肠夜不眠。”更有人表达了成功的欣悦:“佳句得来心自喜,恍若登山上峰巅。”尽管他们的经历很不相同,但“盛世应多骚客出,春风杨柳又逢时”的理想则是一致的。
每年春天的新会员茶话会,气氛都是暖暖的;每位新会员说的话、吟的诗,意味都是悠悠的。我想,正是他们道出了对诗词的爱,更道出了拿什么来爱。为什么爱呢?天然的兴趣是第一层原因,真诚的敬仰是第二层原因,继承与创造是第三层原因。拿什么爱呢?感性是必须的,理性是必须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更是必须的——快乐着并思考着,创作着并研究着,奉献着并收获着……
十日谈
风云诗会
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满腹诗书学问,为人却非常谦和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