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山寻路
“空巢青年”与“穷忙族”
魏英杰
  魏英杰

  近来,“空巢青年”一词引起关注与热议。据央视等媒体报道,“他们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们大多20岁至39岁,他们的同类人竟有2000万人”。

  在媒体描述中,独居似乎成了“空巢青年”的主要特征,由此衍生的又主要是孤独、无聊等心理或精神层面的问题。所以也有人认为,“空巢青年”更准确的称呼应是“独居青年”。

  但这么说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空巢青年”现象的背后,远不止“空巢”那么简单。试问,他们当中到底有多少人是主动选择独居,还是被迫无奈而独居?这种生活状态,又是否与其收入有关?报道指出,这群人“收入尚可”,却也不能不提到,他们“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更明确地显示出,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分别为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

  缺乏情感寄托也好,居住条件差也罢,都指向一个问题,即他们处于社会的“夹心层”,无论年龄特征还是经济收入都是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缺乏更好的上升渠道。实际上,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因为现实条件所限,才不得不选择“空巢”。报道也披露,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

  这和《穷忙》一书所谈到的“穷忙族”有不少相似之处。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那些处于贫困线以及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人群,“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无论年景是好是坏,他们都过得很苦。”“在他们尝试逃离困境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见他们不得不跨越的障碍。”

  从收入角度讲,“空巢青年”并非绝对贫困人群,毕竟他们还能单独租住或与他人合租,但从人生的基本需求来讲,他们确实不仅穷,而且真的是“穷忙”。他们中的许多人,每个月收入只够勉强维持正常开支,要想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扎根下来,却仍遥不可及。这里所说的安家落户,还不是把户口迁到城里,在城区买房,而是指在城里结婚生子,让孩子像城里人那样生活、读书、成长。这意味着,在改善自身境遇之前,他们只能无休止地陷入既穷且忙的循环。

  在媒体报道中,“空巢青年”可说是低收入白领的代名词。但这又等于把收入更低的一些职业人群排除在外。比如数量庞大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他们居无定所,收入不稳定,多数只能群租或住在集体宿舍,连“空巢”机会都没有。这一部分人群,明显也是“穷忙族”的一员。

  “穷忙”作为一种职业状态,或者难以避免。特别是,对于刚踏出社会、既无父辈荫庇又无事业基础的青年,有过这样的经历未必是坏事。例如,刚在深交所上市的顺丰控股的创始人王卫,因为家里穷高中就辍学了,后来靠送快递起家,一路走到今天成为千亿富豪。关键是要看,在这个社会,依靠个人奋斗实现梦想的概率有多大。像王卫这样的例子固然罕见,但如果一个人“穷忙”而一无所获,这就不光是个人能力大小的问题了。

  梦想是成功的入场券。一旦“空巢青年”沦为“穷忙族”,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他们将失去对梦想的信念,甚至厌倦“梦想”这个词本身。所以,让年轻人保持梦想,是一个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对话
   第C06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疑罪从无是防范冤案的根本
群嘲杨振宁,小心寒了人才环境
运去金成铁 时来铁似金
“空巢青年”与“穷忙族”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空巢青年”与“穷忙族” 2017-02-25 2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