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的婚姻,做家长的要不要管?我以为,管多了是吃力不讨好,甚至造成逆反;放手不管不问,有点不负责任。我的对策:不要提把关,更不要去包办。但是,还得经常性过问,并及时地友善提醒。
儿子在大学里就听了我的提醒:找朋友谈恋爱要趁早。首次恋爱对象是同学小黄。两人在一道蛮投情趣。但,小黄高贵霸气,儿子显得百依百顺。小黄的父母都是企业老总,在市区有多处房产,她家的停车库也比我们的居室大。小黄要求儿子对女方父母必须言听计从,不折不扣地尽孝。我们及时提醒儿子:婚姻最好是门当户对,否则山高水深太吃力。两年后,儿子感受到了如此“千金”的不堪重负,好聚好散。
儿子的第二次恋爱是同事做的媒,在大酒店里做会计的小徐姑娘。小徐眉清目秀,彬彬有礼。谈婚论嫁时,女方提出要“一拖二”,就是要将在外地的父母一同“嫁”到上海。我们给儿子的提醒是:只要你接受认同这种“集体”生活方式,我们没有意见。恋爱一年多,儿子深有体会,根本没有能力驾驭这辆“一拖二”的大车。
现在的儿媳小潘是邻居介绍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状况和我家基本相同。她支持儿子赴云南支教,相夫教子识大体。我们和亲家及儿孙三家都是“一碗汤”的距离,逢年过节“6+1”七人一起出游聚餐,其乐融融。但,三方都有自己的空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