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对上述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如此判断可能会曲解老年人的真实想法。其实,从心理学层面看,忆旧同样是对人生的梳理与整合,也是内心情感世界的宣泄和释放,蕴含着丰富内涵及深刻哲理。
不妨想想看,一个人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上学立业成家,直至从繁忙紧张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这期间要经历多少事情,克服多少羁绊,化解多少矛盾,收获多少成果,还不值得细细咀嚼和慢慢回味吗?倘若换一个层面分析,每个人的一生仿佛一部大书,自己是书中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人生的春华秋实与跌宕起伏构成了书里生动逼真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高潮,欣赏这非同寻常的书时,掩卷无眠,思绪丛生,自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
值得关注的是,忆旧也要把握几个关键要素,比如,掌握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不要不分场合对象,逢人便讲,喋喋不休,周而复始;再如,倡导回顾过去,面向未来,开阔胸怀,从容淡定,感恩时代,珍惜幸福,不要整天缠绕在一些陈年旧账中,不要终日陷入斤斤计较和过度攀比里。除此之外,对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不妨写出文章发表或用微博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也会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前不久,我为一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友写了一首小诗,也权且当作寄语送给身边的老年朋友们:
悄悄地告别昨天,将跨入老年门槛,这绝非上苍的刻意安排,而是自然规律亘古不变。虽然晚霞没有朝阳热烈,可光彩依旧绚丽灿烂,尽管深秋不如初春明媚,成熟的果实就是最好的人生宣言。伸出双臂,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敞开胸怀,享受温馨惬意的晚年。
刘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