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杨家生 今年59岁。曾在国企工作20多年。2001年来到长宁区从事社区工作。现任长宁区仙霞街道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长宁区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巷总理之星”(2008年)、上海市劳动模范(2014年),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仙逸居民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小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上海市文明小区、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匆匆来到长宁区仙霞街道仙逸居委会求助,说自家的门被风吹上了,他进不了屋。居委干部帮着找小区的锁匠,锁匠正好不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就跟着老人去了居民楼。老人住在二楼,杨家生让人借来一把长梯子,自己沿着梯子从一楼爬到二楼,从老人家的窗口爬进去,再把门打开。其实,爬梯子的杨家生身手并不敏捷,他今年已经59岁了。
这样的镜头,在杨家生十多年居委干部生涯中,经常可见。对于居民的事,他嘴里从来没有“等一等”“看一看”这样的话。无论大事小事,居民们知道,“找杨书记没错”,他从来不会打回票!
上管海陆空 下管垃圾桶
杨家生原本是化工系统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会主席。本世纪初,企业搬迁到郊区,他和少数干部留守在市区总部。工作清闲了,40多岁的杨家生却坐不住了,他萌发了到社区舞台再干一场的想法。
被称为“小巷总理”的居委干部,上管海陆空,下管垃圾桶。在居民小区里,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因此,一名优秀居委干部既要有服务居民的热心,也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2003年,仙逸小区进行“五个一工程”改造,小区里有8个卖大饼油条、馄饨的早点摊需要取缔,但摊主十分抵触。一次整治中,一个卖油条的摊主竟然拿起滚烫的油锅,准备往一位居委干部身上浇。时任居委会主任的杨家生赶紧一个箭步上前,用力一把抓住摊主的手,阻止了他的行为,避免了一起悲剧的发生。
水城路468弄是一个商品房小区,也属于仙逸居民区管辖范围。2012年大年三十,小区内一栋高层住宅的12楼发生了一起火灾,是燃放烟花飞到居民阳台上引起的。而业主老夫妇正好外出吃年夜饭,回到家一看,烧得一塌糊涂,家里面还有刚取回的5万元现金啊!他们的子女都在国外,这场飞来横祸让他们欲哭无泪。杨家生闻讯赶来,调查起火原因,但因为当晚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很多,一时找不到肇事者。杨家生对老夫妇好言安慰,把他们安排到旅馆住宿,又与街道联系,派人为他们清理现场,随后重新装修房屋。他还陪夫妻俩带着5万人民币的残余部分来到银行,换回一部分现金。三个月以后,当老人回到自己的家,发现装修得“像新房子一样”。两位老人拉着杨家生的手流下了眼泪。
老小区居民 喝上直供水
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仙逸居民区,有118个楼组、3400户居民、近1万实有人口,是长宁区最大、硬件条件最差的老旧小区。每到夏天,就有居民端着锈蚀的飘有红色小虫的自来水来物业、居委会投诉。
2012年,仙逸小区开始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杨家生发挥“四位一体”议事会的作用,希望能够解决反映最强烈的二次供水的质量问题,可是改造资金还差七八十万元。杨家生一趟趟跑区建交委、跑新长宁集团等,终于筹措到了资金。小区沿用30多年的地下自来水管彻底更新,多层居民楼供水由水箱改为变频水泵直接供水,水质大大改善了。这样的供水方式在沪上老小区里尚属领先。
综合整治工程期间,小区变成了一个工地,从居民楼门头改造、晾衣架设置、停车位增加,甚至垃圾清运,杨家生和居委干部都在现场协调。他们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整整苦干历时一年多。如今的仙逸小区,一排排住宅楼修缮一新,道路平整了,停车位增加了,居民们喝上了干净的水,都说“幸福指数提升了!”
多层装电梯 长宁第一例
水城路468弄3号楼内,老年居民多,上下楼不方便,看到本市有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后,居民们来到居委会求助。有人说:装电梯好像不归杨书记管吧?但杨家生说,只要是居民有需求,居委会就得帮。
他带着牵头的倪毓波等居民,来到本市第一个成功装上电梯的美丽园居民区怡华园取经。当时楼内有3户居民不同意,他帮助做工作,争取到了关键的一户居民的支持,使同意率达到了90%。那段时间,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打一个电话给倪毓波,了解进展。
由于3号楼是长宁区加装的第一例,政府部门对于审批操作流程也不太清楚,居民们一次次跑,一次次碰壁,甚至决定放弃了。杨家生就带着他们到区里与有关部门沟通,使得项目审批得以继续进行。
去年,电梯工程终于完工了。3号楼的居民特地向杨家生赠送了一张乘坐电梯的智能卡,感谢他的帮助。如今,仙逸居民区已有5栋住宅楼也有意加装电梯,杨家生和居委会同样给予指导。
当年,杨家生去应聘社区工作者时,考官问他:居委干部大都是婆婆妈妈,你一个大男人做这份工作,怕难为情吗?杨家生说了三点理由:第一,我热爱社区工作;第二,我热心为老百姓办事;第三,社区是党组织的细胞,我愿意为这个细胞增添活力。
16年来,杨家生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实现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