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读者之声
     
本版列表新闻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残疾人离开阳光心园咋办
经本报了解,街道可对超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
钱绿明 徐驰
  晚报编辑:

  我是本市居民,家住南昌路。十年前,我被鉴定为精神残疾二级,从此来到了瑞金二路街道的阳光心园。我白天在那里得到专业的护理,晚上回家。在阳光心园,老师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我过得非常开心。这些年来,我的病情一直很稳定。

  现在我60岁,按照有关政策,不能再去阳光心园了,不知我以后还能享受什么优惠政策。

  读者 华先生

  【本报调解】

  在本报读者接待室,读者华先生对记者说,自2006年起,他便加入了阳光心园,从那以后,他正常服药,情绪稳定,他非常留恋在阳光心园的那段时光。

  接到反映,本报读者接待室与瑞金二路街道阳光心园取得了联系。阳光心园的负责人季老师向记者介绍,阳光心园是政府有关部门为精神残疾人营建的“家园”。来到阳光心园的精神残疾人病情不同,性格迥异,为了更好又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阳光心园请来专业老师和志愿者,不但教大家医药卫生知识,指导大家按时合理吃药,同时还教大家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唱歌娱乐,有时还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不少精神残疾人在阳光心园经过康复训练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体质比以前好了,人也开朗起来,还积极参加阳光心园的各项活动。

  但季老师解释,进入阳光心园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年满55岁就不再享受这项服务,读者华先生已经属于“超龄”,完全可以做到居家护理。对于居家的精神残疾人,各街道社区医生都会定期上门服务,除此之外,还将根据残疾等级,政府给予不同的护理补助。老华居家后,是完全有保障的。

  本报记者 钱绿明 徐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您的声音我来倾听
不在街上“流通” 却在路边“沉睡”
难堪的花坛
精神残疾人离开阳光心园咋办
吃“人民币粽子”妥否?
端午粽飘香 情暖老人心
新民晚报读者之声A05精神残疾人离开阳光心园咋办 2017-06-04 2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