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致敬老字号
邵 宁
  邵 宁

  本报今年伊始推出的“老字号新气象”系列报道告一段落,共计50篇。盘点一下,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

  这些老字号大多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最“高龄”的有100多岁了。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一个品牌能够在中华大地生存这么久,自有其奥秘。老字号有近一半是餐饮企业。民以食为天,只要有自己的特色、绝活,加上黄金地段,老饭店的招牌是最容易保存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药店。这也不奇怪,人吃五谷,谁不生病?开在家门口的药店,只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总是需要的。

  另一部分老字号,生存至今则并不容易。这些品牌都属于“上海制造”,如回力球鞋、民光床单、永久自行车、英雄金笔、蜂花檀香皂……有读者说,如果不是本报的报道,以为有的老牌子已经没有了!这些老字号大多是创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族品牌、老国货,但也有解放后创立的品牌,如上海牌手表。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经历了从辉煌到没落,再到重新崛起的过程。

  就说上海牌手表吧,这个1955年诞生的第一个中国手表品牌,男男女女都以拥有一只为荣,却在国门打开后迅速没落,甚至走到破产重组的地步。而今,转型后的上海牌手表依靠高超技术走上创新之路,推出了“表中之王”陀飞轮等新产品,重新回到市场。

  这些老字号身上,承载着解放后上海国有企业的光荣与梦想,体现着阿拉上海师傅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也洒落着上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百万职工下岗的泪水,都有一段痛苦经历,而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每一个品牌故事,都是一部励志小说。

  目前的这些老字号,体制也十分多样。有的依然是国企,但改革重组过了,成为上市公司;有的以民营资本为主,比如永久、恒源祥、百雀羚;有的属于股份制,有多种资本注入。这从根本上给老字号带来了活力。

  事实上,还有许多“上海制造”,已经衰落,甚至消失了,比如金星、飞跃等品牌的电视机、双鹿冰箱,又如鸿翔、朋街等服装,博步、奇美、花牌等皮鞋……这也证明了一点:创业难,守业更难。市场无情,曾经的金字招牌不是“保护伞”,没有改革,没有创新,就会遭到淘汰。

  因此,我们向今天这些老字号的拥有者和经营者致敬。是他们,让“上海制造”重新有了底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11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汽车周刊
   第A2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这片片清凉,且享且珍惜
致敬老字号
黑飞为何 屡禁不止
行业协会不能异化为“涨价协会”
消暑一道
毕业去哪儿?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致敬老字号 2017-07-12 2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