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旬老太太前阵子在浦东机场向飞机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所谓“撒币祈福”,结果造成航班延误5个多小时,150多名乘客的出行受到影响。老太太不懂法,干出这件事,好在机务找到了这9枚硬币,幸好只有1枚抛进了发动机,没有造成损害,也没有酿出大祸。
老太太并不是除了飞鸟、冰雹之外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唯一因素。这几年,无人机也没少惹祸,黑飞事件频发,中国民航部门公布的数据称,仅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全国就有超过40起。
近几年,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它带着人类突破生理障碍的渴望,飞向高空,带回“飞翔视角”的新鲜画面。也正因如此,无人机可以应用在测绘、勘探等诸多领域,带来更多有用信息。而除了军用级、工业级的功能外,消费级无人机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飞无人机成为一种时尚、特别的娱乐活动。然而,与无人机迅猛发展势头不匹配的是,用户对使用这一产品需要了解和遵守的法律和规范知之甚少,甚至有些飞友明知故犯。
俄罗斯一家科技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针对大疆无人机的破解软件,可以突破无人机上原始的禁飞、限飞区域设置。原本这一软件是针对大疆无人机与当地限制区和允许飞行区存在不匹配而开发的。然而消息一出,立刻有黑客攻克了软件公司的网络,将这个破解软件免费提供给网友。尽管大疆公司很快应对,升级固件,但是只要“想飞”是消费者购买无人机产品的动机,类似情况恐怕很难禁止。
人们忙着跟上不断创新的科技公司、享受更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却常常轻易忽略了身在社会系统中应该遵守规则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而更多时候新形态的产品和服务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滞后的模棱两可的规则让老百姓困惑,执行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以无人机来说,先打通用户、企业和空管部门吧,何时能做到任何时候启动无人机都能及时更新最新、最准确的明确划定的可飞行区域,那时就是黑飞的终结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