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饶有情趣的美食随笔集,涉及的美食包括本埠、外乡、异国等。作者以文学创作的心思,通过某种食物来寄托作者对生活的感怀,对亲友的思念,对风尚的感知,对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中外物种交流的悉心梳理。还有一部分是作者在阅读经典名著中的“发现”,将隐藏在人物和故事中的风味美食“挖掘”出来,进行别有怀抱的考证与解读,同时加载了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要求,曲径通幽地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与人文情怀,值得读者分享。
与作者已经出版的多种美食随笔集一样,这本新作也体现了作者轻松幽默的行文风格,以及宽广的观察视角和深厚的文化积累。
《中关村笔记》宁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非虚构文学《中关村笔记》以人物为经纬,描绘中关村的故事,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书中如柳传志、王选、冯康、吴甘沙、冯军、程维等不同时代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通过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如编织不同的乐章,展现每位先进人物怀抱理想、搏击奋斗的艰辛历程,展现大国崛起的精神,展现一代人的中国梦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
《巴格达警报》(阿尔及利亚)雅斯米纳·卡黛哈 著, 译者: 理想国/学林出版社 出版
年轻的男孩来到首都巴格达。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美军的炮火却骤然降临。他被迫离开曾经繁华的都市和一见倾心的姑娘,返回沙漠深处的贫穷村落。然而战争紧追不舍,美军在深夜突袭这纯朴的村落,为了搜捕恐怖分子,在惊慌的家人面前杀害并羞辱了他的父亲。当尊严也散落一地的时候,年轻人只身离开家乡前往巴格达,寻求终极报复。雅斯米纳·卡黛哈在小说中,以热忱而悲悯的笔调还原了剧烈变化中的伊拉克社会,并借主角的经历表明,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性之美仍能战胜极端主义,主宰世界的不会是仇恨,而是爱与希望。
《20世纪中国戏剧史》傅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第一本对20世纪中国戏剧史进行系统全面历史梳理的重要著作,从政治、艺术、娱乐三个不同层面,阐释20世纪戏剧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政治与艺术、城市与民间、演出与市场等问题,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百年进程和内在脉络。学者傅谨以开阔的视野、海量的资料和深入的研究,不仅前所未有地还原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丰富而多样的历史图景,填补了戏剧史研究的某些空白,还对很多既有的戏剧概念和观念或重新定义,或给予重要纠正,比如打破以往戏剧史等同于话剧史的壁垒,首次将话剧与戏曲各剧种一起作为戏剧的整体放入历史进行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