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人生见证海岛沧桑嬗变
——崇明区横沙乡“人瑞二阿姐”周曼珠
陈志超
  文/陈志超

  100或200载之春夏秋冬、星移斗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那么稍纵即逝的一瞬间。然古今中外人类所梦寐以求的长命百岁或更长的寿辰岁月,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其百年人生足以能见证着一段漫长的历史和曾经的沧海桑田。横沙乡最长寿的“人瑞”之一,105岁的周曼珠老人可以说是大半部海岛史的见证人,更是海岛巨变的目击者和亲历者。

  在阳光明媚的季节,笔者前往海岛拜访周曼珠老人时,只见她年已古稀的女儿挽着她的手臂,在自家的场心(场心,横沙地方语自家的场地)上兜圈子,还时不时地观赏宅基地上金灿灿的菜花,粉红色的桃花以及其他的野草闲花。见有陌生人上门,她便停下脚步微笑着主动打招呼,热情地请笔者到屋里坐坐,可见老人很是好客。

  周曼珠老人是崇明区横沙乡新联村人,于1913年6月8日出生在横沙岛南部。自我介绍后,我对老奶奶说您是横沙岛上所有老寿星中的“二阿姐”,好福气啊!因老人有点耳背,我提高嗓音后连说两遍老人听懂了意思,连连说托共产党福,托共产党福,还兴高采烈地拿出2013年6月8日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赠送的“祝周曼珠百岁生日”的水晶纪念品让笔者分享,可见老人的思路非常清爽。

  听老人的女儿介绍,老母出生于横沙岛最早被围垦的“老土地”上,在兄弟姊妹中排列“老三”,地地道道的横沙本土人,是当年江苏海门、启东移民的第二代传人。农耕时代,周曼珠老人和丈夫一生务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野生活,面朝泥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几十年。原来老两口相互扶持,相依为命,多年前丈夫去世后先是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年事已高后与女儿住在一起,在女儿及外甥女的陪伴下颐养天年。

  笔者眼前的这位老人,身材瘦练精干,除了有点耳背外,目光炯炯有神,精神矍铄。女儿说她眼睛明亮到能穿针引线,线针掉在地上能弯腰捡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非常羡慕老人长寿又健康,都说幼辈们个个孝顺,老人有福分。

  闲聊了一会后,我向老奶奶讨教长寿的秘诀,老人只是笑笑秘而不宣。曾经是随军家属的女儿说母亲健康长寿其实没有什么奥秘,一生“劳碌”是重要因素。劳动人民中有长寿的,没听说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中有活过百岁的,最长寿的康熙帝也是如此。当年父亲在海滩上挑泥筑岸,母亲就在工地上靠双手搬运泥块,大的搬不动,就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点搬运小的,早先手掌上长满老茧,在劳作的同时还要回家为父亲准备一天的饭菜等。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属身强力壮的中壮年妇女,无论参加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她都是积极分子,是种花地(种花地,横沙地方语,种庄稼的意思)行家里手,家务劳动也是独立担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包干到户时,母亲已属古来稀的年龄,她说党的政策好,所以坚持着田间劳作,以后由于年岁的原因才停歇。耕地上不劳作了,又在自留地上忙碌,养着众多家禽家畜,直到百岁后才放手。百岁时闲不住的她偶然在自留地上松松土拔拔草,总之一刻不肯停下。老人说经常劳动也是舒筋活血,健身强体。早先还经常做田间操,干好家务后做自由操,劳动锻炼加上体育活动,使母亲的身体很是健康。现在虽说是百岁老人了,仍坚持每天到场地上兜圈子,练练筋骨活活血,动动身体提提神,看看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

  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是百姓长寿的根本所在。老人女儿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家里的生活很是困苦,母亲住过“环筒舍”(横沙岛上最原始的房屋,用芦苇和泥土搭建成,低矮闷热,进出只能低头弯腰)、茅草屋(用芦苇、茅草和烂泥建成,透风漏雨,夏热冬冷),现在住的是瓦房和楼房。吃的方面,以前吃的是粗茶淡饭,还是天天提心吊胆,因为吃了上顿愁下顿,熬过了今天想着明天,鸡鸭鱼肉更是稀有之物。而现在鸡鸭鱼肉想吃就吃,吃了大米饭后想吃点粗粮,可见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有患病的话早先岛上没有医院,只有郎中先生,很多病人耽误了治疗时间。现在乡有卫生服务中心,村有卫生室,有大病急病的话,乡政府想方设法将病人送往市区医院抢救。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力度,每月有生活费,医疗有保障,百岁老人有高额补贴,家政服务送上门,逢年过节时乡政府领导和村干部们相继上门慰问,递红包送慰问品,老人由衷地感到幸福。

  老人生活低调平和,知足常乐,对自己的平淡人生很满意。因为丈夫在世时深爱着她,女儿女婿深爱着她,外甥女外甥女婿深爱着她,外甥和外甥媳深爱着她,还有第四代第五代的小字辈深爱着她,逢年过节时家里乐翻天。

  老人的女儿说母亲的生活比较有规律,也不寂寞。每晚早睡第二天早起,下午进房间躺会儿,晚饭后看看电视,喜欢看上海台和中央台的新闻节目和其他娱乐节目,看着看着便睡眼朦胧打哈欠了,可见老人睡眠质量好。一日三餐的量不大,喜欢荤素搭配,以自留田里的新鲜蔬菜为主。近年来身体不适及时送医院治疗,每天按时给其服药。天气晴好时,在家人陪同下喜欢到左邻右舍家里走走看看嘎嘎讪胡。她非常喜欢两个外甥女,要听外甥女讲横沙岛的发展变化,当听到横沙岛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上海最美乡村”及百岁老人的比例超过国际标准时,老人喃喃地说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做梦也想不到。

  横沙岛的历史并不长,105岁的老人,其百岁人生经历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海岛史,是海岛百年来变迁的活字典,因为她耳闻目睹了海岛的千变万化和千姿百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5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动态/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百岁人生见证海岛沧桑嬗变
四大坏习惯催人老
滋阴养肝消火气
扫一扫
夏枯草凉茶清热去火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A31百岁人生见证海岛沧桑嬗变 2017-07-16 2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