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道光的稀缺,才更懂这些画
王宇佳
■ 伦勃朗18岁创作的“感觉”系列之一《触觉》
  ◆王宇佳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正在龙美术馆举行的“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与国内的其他展览相比,除了展品的珍贵之外,整个展厅的布置也是别具一格,特别是灯光的巧妙运用,更是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震人心魄的心理感受。

  作为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伦勃朗在绘画上继承和发扬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手法,运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光线在他笔下是万能的,他能够运用来自不同方向的光,引导视觉产生不同的效果,他把光源集中在了某一个最重要的部位,让其他细节都削弱在阴影之中,每一笔都透露出敏锐的观察力。因而,当我们在欣赏伦勃朗的作品时,如果不能很好地通过展厅的灯光进行还原的话,是很难体会到其作品的精湛。

  伦勃朗的时代,是一个稀缺“光”的时代。特别是当时的荷兰气候潮湿,常年阴雨,光对于荷兰人而言十分珍贵。传闻在一个雨天后,伦勃朗走到风车旁,恰好乌云散开,转动的扇叶、动态的阴影、灿烂的阳光给了伦勃朗非一般的体验。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他执着一生不断地创作光影的变换。因而,当我们今天走进“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的世界时,我们只有体会了光,才能更好地看懂这些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时代美和艺术美的交融
上海何不办个陶瓷艺术双年展?
知道光的稀缺,才更懂这些画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A20知道光的稀缺,才更懂这些画 2017-12-02 2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