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共沐春风意自闲~~~
共沐春风意自闲~~~
共沐春风意自闲~~~
共沐春风意自闲~~~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沐春风意自闲
徐悲鸿《双骏图》赏析
  将“彩墨画”发扬光大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是一个标志性的题材。画家融合中西画法、以泼墨写意画马,开创了中国画写意动物画的先河,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不衰。

  徐悲鸿在其毕生美术生涯中,始终坚持中西结合的写实主义风格。他继承了中国画优秀的传统技法,受任伯年影响尤深,吸收西画造型、光影、色彩的妙处,把深厚的素描功夫和国画的笔墨技法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面目,其画作激情昂扬,技巧高超,给人以崭新鲜明的深刻印象。对于这种画法,徐悲鸿自称为彩墨画,这种迥异于前人画法的彩墨画风,在他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主流风格。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在徐悲鸿彩墨画的各种题材中,动物和人物是最具特色的两大主题,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准、反映其思想特征的题材当首推画马。

  徐悲鸿一生爱马,在其画跋中曾写道:“动物中最健丽者无逾马也。”其早年所画之马就曾受到岭南画派领袖高剑父激赏,他精研马的解剖,对马的形体结构、神情动态烂熟于胸,有关马的写生稿数以千计,笔下的马千姿百态,或奔腾跳跃,或昂首长嘶、或闲庭信步、或俯首啃草,不仅形态准确,而且神态生动。

  世人皆知徐悲鸿擅长画日驰千里的奔马,却不知他笔下意态悠闲的饮马也别具神韵,奔马和饮马正构成一动一静的对比,成为悲鸿画马系列中的两大主题,也恰好表现了马生活中奋斗和休闲的两个状态,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开创中国“马画”新格局

  马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和平时期的生产生活还是战争年代的征战攻伐,马都起着其他动物所难取代的作用,成为和人类关系甚为密切的伙伴。中国历代画马名家辈出,也留下了大量有关马的图像描绘,但大多以勾线设色的工笔画法为主,所取形象也多以侧面为主,少见正面造型,这也是古人缺乏透视、解剖等科学造型方法所致。

  而徐悲鸿却成功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他把从欧洲学到的透视、解剖等西画造型方法用于中国画中,成功塑造了正面而来的奔马、低头饮水的饮马等一系列高难度的经典造型,开创了中国鞍马画的新格局。

  对马的形象了然于胸

  徐悲鸿一生勤奋异常,所作马的速写即不下千幅,心摹手追,对于马的形象已了然于胸,但他画的马能卓然而立、超拔于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精研其结构”。他受益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严格的教学训练。该学校的解剖课由世界著名的动物学家任教。这使他对于马、狮等动物的每根骨头、每块肌肉的形态以及伸缩变化的规律有了精深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够敏锐地捕捉住它们瞬间即逝的优美动态,并知道如何去进行强调和夸张。

  二是“细审其神情”。这一突破产生于1940年他的印度之行。当时印度有众多的土邦,而邦主们都有牧养良马的癖好。徐悲鸿因此得以乘好马,长途跋涉,直至克什米尔、大吉岭等地。终日与马相处使他对马的喜怒哀乐观察入微,从而创造出独特、动人的艺术形象。

  徐悲鸿在印度之行后所作的马,综合了良马的优点。它的主要特征为骨骼突出、肌肉富有表情,鼻孔扩大,胸肌发达,传达出自由奔腾的美感。悲鸿画马,在描绘四肢上尤其经意,膝、踝关节的塑造坚实、充分,哪怕是勾勒蹄子轮廓的一根线条,都要表达出体积、质感与空间。最后,还以迅疾之笔势,用浓墨和焦墨绘出鬃、尾的飞舞之状,并以白粉施于鼻梁骨之最高处,拉开黑白对比,以收画龙点睛之效。悲鸿笔下的马腿比一般画家所画的都要长,但观者会感到夸张得恰到好处,一看便知是驰骋征战,不受羁绊的骏马。它形神兼备,生机勃勃,是马的形象在国画传统中的现代升华。

  精心之作《双骏图》

  悲鸿画马的这几个特征在这件《双骏图》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此画以一匹饮马、一匹立马为组合造型,以短缩透视表现一匹黑白花马低头饮水的姿态,用蕴含魏碑雄强笔力的线条勾勒马的躯干、腿骨,寥寥数笔便抓住了大角度透视下马匹的体态特征,白色的马头和黑白相间的马身又在墨色变化上形成对比,以大笔散锋扫出随风飘扬的马尾、鬃毛,取俯首饮水的姿态,表现出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而左边一匹神棕色立马,侧首回顾,举蹄扬鬃,配合身后在春风中飘拂的柳丝,显出一派洋洋自得之情。

  此画是辛巳(1941年)在星洲(新加坡)所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的艰苦相持阶段,而徐悲鸿在新加坡为抗战筹款,积极作画,笔下的动物、人物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激情,引人奋发,这春天柳塘边的双马无疑蕴含了画家对于抗战胜利,放马南山的衷心期待,无疑是悲鸿画马中的一件精心之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笔墨烟云 传承有绪
徐悲鸿《双骏图》赏析
张大千山水赏析
广告
新民晚报专版A22徐悲鸿《双骏图》赏析 2017-12-02 2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