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新理念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战略开启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网络强国战略蹄疾步稳,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幅五彩斑斓的网络强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世界因互联网更多彩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标志着中国人“触网”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一年,中国的GDP为1.2万亿元。
30年后,在中国街头,智能手机成为大众“标配”,互联网变得不可或缺。如今,中国的GDP达80万亿元,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对历史机遇的深刻把握。而在众多的历史机遇中闪耀着科技革命的光芒。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被中国把握。“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这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2015年12月16日,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新时代的中国无疑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了互联网领域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建设网络强国战略部署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了不起”来形容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最大的“命门”。对于立志建成网络强国的中国来说,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突破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信息化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立海外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久居留权门槛,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努力做到“六个加快”: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的实施,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不仅在经济领域,也为国家管理开辟新途径,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新手段。
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牵挂。在发展互联网上,他也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向农村,他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
没有信息化就没现代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
习近平总书记对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初,他就敏锐地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把网络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列于和国家信息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
“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互联网企业提出殷切期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家园
初冬,浙江乌镇。烟雨画巷,粉墙黛瓦,桨声舟影,流水人家。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如约而至,千年古镇再次迎来八方宾客“水乡论剑”、共商“网”事。
这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年一度的重要约会,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倾听中国声音、凝聚国际共识的重要舞台。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习近平总书记对每届大会都给予瞩望:首届大会,发来贺词;第二届大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第三届大会,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倡议,从中国江南水乡传出,为国际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奠定了互联网国际合作的基石,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人民日报记者 温红彦 张毅 廖文根 徐隽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