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优势
演绎神话故事是戏曲的长项,虚拟、写意的表演方式,让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可以自由地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无所不能。同时,戏曲能歌、能舞、能打,用来演绎上古神话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中都有为数不少的神话剧,比如京剧就有不少根据《封神演义》《西游记》乃至《山海经》等创作的剧目。京剧大师梅兰芳在1915年创演的第一部古装戏就是《嫦娥奔月》,该剧被认为对奠定梅派艺术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可惜已经失传。淮剧名家何叫天也曾排演过《大禹治水》。不过以往的戏曲神话戏大都比较世俗化,单跃进表示,新创作的剧目肯定会和以前的神话剧有明显的不同,会用中华民族的天地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工程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贯穿全剧,把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精神表达出来。
有个性
虽然京昆越沪淮同为戏曲,但“个性”却各不相同。因而同样演绎创世神话,各自的切入点也各不相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和淮剧曾有同台演出所谓“京夹淮”的特殊模式,淮剧因而颇受京剧的影响,在剧目和表演样式上两个剧种颇有些共通之处。这次在创世神话题材作品的创作中,两个剧种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近的题材,以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为主线,在样式上同样是4个小戏合成一部大戏,可分可合,而在表演上走的也都是文武兼备的路子。越剧向来以柔美、抒情见长,因而选择了《素女与魃》这样一个女性题材,上海越剧院副院长梁弘钧表示,选择了素女这样一个女性神的角度,整部戏以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为背景,但把战争隐在背景里而突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因为越剧擅长从情出发。而擅长家庭伦理题材的沪剧则选择了《嫦娥奔月》这样一个相对“世俗”、也相对比较适合沪剧来表达的题材。
有想法
“我最大的野心是把中国的创世神话带出去,探索一条淮剧走出去的路子。”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说。对于这次创世神话题材创作的“集体行动”,各院团除了铆足劲做出好作品之外,还都有各自不同的“小心思”。淮剧这些年相对上海的其他剧种而言较弱势,在京剧、昆曲等剧种连番走出国门取得良好成绩的“刺激”下,希望能借助创世神话这一中国的“创世纪”题材走出国门。早期越剧全部为男班,具有古朴的山野气息与原始的力量感。《素女与魃》有意追寻早期越剧的质朴本源,希望在“回归”中进行一次创新转型的尝试。这些年的京剧新编戏不少都有一种贴近生活化的表演倾向,《开天辟地》这次却希望往反方向去努力,用单跃进的话来说是“神话就要放出去,离生活更远一点,寻求京剧比较张扬,比较刚烈,比较肆意放纵的一面。”
不过,虽然戏曲演绎创世神话有着不少的优势,但上古神话题材的作品在创作中还是颇有难度。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直言,不少神话传说都只有几句话,要把它变有一个有人物、有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戏,并非容易的事。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