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上海服务经济占GDP比重第一次超过70%,基本达到世界级“服务型城市”的标准。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如何做好“上海服务”这篇大文章呢?
“上海服务”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打造,也有服务经济能级的提升,还有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重点指向的是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功能。目标是要具有更加强大的服务能级,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有能力为全国服务、为更大范围的企业和人群服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做好“上海服务”,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责无旁贷。
就在昨天,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147号)。批复明确,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增强上海“四个中心”功能。
《总体规划》指出,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要立足国际国内和本地实际,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切实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自贸区建设作出指示、提出要求,希望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全力完成自贸区各项改革任务,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大局。
在业内专家看来,上海服务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提升与培育并举,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消费并重,服务业对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着力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并举,坚持满足需求和引导消费并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上海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不仅能使上海的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激发更多市场活力,也会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政府多跑腿,百姓才能少跑腿,用公务员“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努力做好“上海服务”这篇大文章,着力提升上海服务能级,构筑发展战略新优势。“上海服务”不仅要成为金字招牌,更要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