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他首创了高难度杂技节目“单臂倒立侧水平举汉水”和“三掐脖”;之后,他专攻魔术,师承莫非仙等魔术表演大师,在长达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采百家之长,举各派之要,南北风格兼容。2010年6月,他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质遗产项目“海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由他领衔表演的《魔术师的约会》《变脸》《百鸟朝凤》等,屡获国内、国际魔术节大奖。他就是68岁的海派魔术师周良铁。
海派魔术师周良铁登场了。他走到一只鸟笼前,面带微笑,向观众展示手里拿着的一张白纸,接着将白纸撕成一只纸鸟,让它“站”在铁环上。演播大厅内,观众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脸上不无疑惑:“这位上海来的魔术师,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嚓”,周良铁擦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纸鸟。火焰腾空跃起。说时迟,那时快,观众惊叫起来:“纸鸟变成真鸟,从火中飞出来啦!”一只、两只、三只,周良铁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鸟!转眼,他的手上、胸口上,身旁的竹竿上,都是鸟,有的叽叽喳喳叫着,有的在舞台上飞翔着。太奇妙了,刹那间,观众席上爆出了如雷的掌声!
这是曾经在央视春晚演播大厅里的一个精彩瞬间。许多年过去了,这一“瞬间”,依旧留在很多观众的记忆中。
胸锁乳突肌练变了形
今年68岁的周良铁出生在一个文艺之家,母亲和大舅都是知名杂技艺术家。潜移默化中,他从小爱上了杂技艺术。11岁那年,他考进了上海杂技团学馆。初入学馆,要接受的基本训练项目很多,腰、腿、顶、跟头,他颇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训练很苦。每个学员都要练基本功,腰和腿要达到一定的柔软度。”训练的方法是:坐在板凳上,双腿平放前伸,膝盖部位用带子绑在凳子上,然后在腿下加砖,一块、两块、三块,甚至更多!有的学员杀猪似的哇哇大叫。身体素质好一点的,经过几个月“苦熬”,挺了过来。周良铁的身体素质不如其他学员,腿粗,重心不稳,练功需要比其他学员多吃苦。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练,勤练。别人花一分力,他花两分、三分,甚至更多。学馆学习前三年,除了静力练习、动力练习,他还要练“三掐脖”,难度很高,手掌上练出了茧子,剥了长,长了再剥,连胸锁乳突肌也练得变了形,脖子隆了起来,像甲状腺亢进,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大脖子”呢!
16岁那年,他从学馆毕业,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杂技艺术生涯。在申方良等老一辈杂技艺术家带教下,他演出或参与演出的节目有《双掰膀》《大旗跟头》《小武术》,以及和蒋正平表演的对手顶《反把顶》《打滚顶》等,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
荣登世界魔术舞台
一次“意外事件”,周良铁由杂技“改行”魔术表演。1970年9月24日,他在上海杂技场表演《蹦板侧空翻》时,一脚踏空,“喀嚓”,左膝内侧副韧带严重撕裂。以后的训练和演出,他又有几次受伤,不得不停止翻腾类节目演出。上海杂技团魔术队成立后,他转向魔术表演。魔术,是杂技的一个门类。坊间有“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的说法,这里所说的“戏法”,指的就是魔术。所谓“变戏法”巧妙不巧妙,那就要看魔术师设下的机关,也就是“门子”如何了。
1980年到1989年的10年间,是周良铁从事魔术表演的起始阶段,也是他“仿中创,创中仿,有仿有创,创仿结合”的10年,他的魔术表演艺术开始走向成熟。他说:“传统的,也是经典的,没有大师创造的经典,艺术将会变得苍白。传统的经典,也许永远不可能仿制,永远不可能超越,但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模仿和创新,创造出另外的经典。”他像一个跋涉者,踩着艺术大山的脊梁,在积累中拾级而上。他尊重传统和经典,每年都有新的魔术节目推出。1989年,他的魔术创作和表演进入了喷发期。这年年底,历时三年精心创作的《魔术师的约会》(《换衣术》)问世。其后,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打磨”,他推出了《变脸》;再后,花了八九年时间,创造性地推出了《变鸟》(后改名《百鸟朝凤》)。不断学习、创新,他的高超演技赢得了一批又一批观众。而每跨越一步,要多付出、拔新领异。他的目标很清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10年,既是他从事舞台魔术艺术的学习阶段,也是他魔术表演艺术的重要积累阶段。当他带着一批节目跨入上世纪90年代回首往事时,感慨地说:“对于魔术,我是‘既学其貌,钻研其道,领异标新,探美求精。’”自拜在魔术大师莫非仙门下后,通过刻苦钻研,他完成了魔术基本功训练。在南北汇演那些日子里,他与魔术大师们形影不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各派特色于一炉,他感慨地说,“这对我魔术创作和表演是非常有益的。”30多年的魔术表演,他获得过许多荣誉:《魔术师的约会》一炮打响,获1991年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魔术类银狮奖,1994年第二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比赛获优秀表演奖,同年代表中国魔术最新创作成就,第一次代表中国荣登世界魔术舞台(FISM)嘉宾演出,并参加第十九届世界魔术大会。1997年,他应邀参加世界性魔术组织S.A.N在日本本部召开的年会。
老树新花发几枝
《百鸟朝凤》是周良铁花了八九年时间创作的节目。他废寝忘食,天天和鸟打成一片,被凶猛的金刚鹦鹉撕咬得伤痕累累。春去秋来,“百鸟”终于在央视春晚振翅齐飞!
2010年2月21日,周良铁退休了。潮起潮落,大幕落下,所有的观众都退场了,唯独周良铁,面对舞台,心中泛起了阵阵波澜。一壶魔术半世功,海派魔术传四方。大幕低垂,紫红色的帷幕里,有周良铁浓缩的50年光阴,有他用真情凝练的对杂技魔术艺术的一分真爱。虽然,50年光阴转瞬而过;虽然,紫红色的帷幕悄然无语,但他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人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的人生舞台,不会谢幕。
春暖花开的一天,他走进了上实附小校园。那里,有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拍着小手,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天使般的笑容,他们张开翅膀,迎候着他们心中的魔术明星。周良铁的心里,涌起了无限感动:这是人世间多么纯真、多么洁白的一幕啊!
在这里,周良铁要为孩子们上一堂魔术入门课,他要将一些魔术知识,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们。他的面前,是孩子们的一双双眼睛,明亮、晶莹、透彻。顿时,他想起了50年多前。那年那月那天,他走进了上海杂技团学馆,就像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也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希冀着,希冀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扣击魔术之宫的金色门环。
老树新花发几枝,他在心里默念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传承,普及,这是魔术艺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