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辛酸的喜剧
《借靴》这出小戏,我在粤剧中看过。主角贾二秀才,在粤剧中谓之丑生,好比京剧里的方巾丑。贾二秀才的身份,在他的唱词中说得很清楚:“之乎者也矣焉哉,喜事却从天上来。饱读诗书十余载,我得闲无事,书柜常开。问本追源查三代,应对如流,我可算天才。”这几句唱把自己吹成一个大儒了。接着又吹自己原来是财主,如今却成了寒酸的穷光蛋。然而他却死要面子。邻村金府是个富户,送来一张红柬,说金八爷六秩开一,请他赴庆寿酒筵。这是喜事,而他自己家里四壁萧条,从头到脚没一件耀眼的衣冠,只好找亲戚朋友去借了。先到东庄去,硬着头皮借到儒巾一顶,但尺寸太大,不合头戴,也只得将就了;又到西庄向舅爷借到一件长衫,却又太短,不合身材,不过这样总比穷光蛋样子好。头上身上凑合着解决了,脚上却没有体面的靴子,有头无尾,到了酒席筵前,只怕被人耻笑。猛想起后村张三员外,有一双新靴子,何不向他借来穿上?救个急。于是兴冲冲来到后村,拜见张三员外,求借新靴。不料张三刻薄成性,一双新靴,从来不曾穿过,就是不肯借。一个要借,喋喋不休,一个不肯,板着面孔。口舌相争,闹了半天。贾二是央求加恐吓,非借不可。张三实在推脱不开,最后只得勉强借给他。贾二求了半天,终于得手,得意洋洋地赶到了邻村金八家赴筵。谁知人家都已酒醉饭饱,早已散席了。脚上的漂亮新靴没处炫耀,气得七窍生烟,把靴子脱下来当枕头,就在金府大门口躺下来,睡着了。张三把靴子借给贾二,放心不下,一路赶过去观看动静。只见贾三枕靴而卧,便把靴子抢了过来,抱着这双心爱的宝贝靴子回家去了。
就这么一出小戏,把个穷愁潦倒的秀才的窘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贾二可算得是个典型人物,在演员的诙谐、幽默的表演下,显得既可怜,又可笑。这是穷书生穷极无聊的面目,而如果贾二发了财,如何塑造其形象呢?
从前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富家读书人的趣事。这位富家读书人平时锦衣玉食,快乐逍遥,只有一件事不如意,就是七尺男子,却不生胡须。有一回朋友来请赴筵,亲朋满座,他思量:要有一部胡须,才更有派头。邻家有一穷汉,虽然穷困,却留着一部大胡须,看上去才像是真正的男子汉。于是和他商量,花大钱把他的胡须买下。那位穷汉倒也慷慨,把一部许多年养起来的美髯割下来,换了银子。这位富家读书人买到了胡须,却又犯难,如何装上去呢?思前想后,只好用浆糊糊上嘴去。临镜一看,果然颇觉威仪。遂欣然赴宴,在席上谈笑风生,摇头摆脑,时而摸摸唇上的胡须,又时而摸摸腮上的胡须,得意之态,不可名状。及散席回家,余兴犹在,临镜一看,不觉大惊。怎么满面胡须,一根也没有了。急匆匆又赶到赴宴处,只见仆人正在扫地,满地胡须,一扫而光了。
他满腹不快,回家生了几天气,出门走走,恰巧碰见隔壁穷汉,见他腮上嘴边的胡须又长出来了。于是豁然有悟,不是自己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从此不戴高冠,不著华服,粗茶淡饭,认真读书,终于悟出一个字:“真!”
《借靴》剧中的贾二秀才,就是不曾明白,人穷不要紧,做假则要出洋相的!马得是读书人,他对秀才理解得透,笔底有点同情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