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救援行动初战告捷
面对此情此景,大队长刘金辉出奇地冷静,凭借30余年的现场经验,他作出判断:距早上坍塌已8个小时,岩石应力能量已得到大量释放,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面积的巷道坍塌,但局部岩石坍塌、冒落随时可能发生,只要观察好顶部岩石,就能安全通过。
刘金辉当机立断,作出了“继续前行,随时观测顶板和两帮状况,人员间隔3~5米一字排开,快进快出”的侦搜方案,并由他亲自在队伍前面带路,总工程师程良秀负责断后。
在漆黑的巷道中,救援人员头上微弱的矿灯跳跃着生命的光芒坚定前行。“咔嚓!轰隆隆!”“小心!停止前进!”在队伍攀爬行进40米时,一块一吨多重的石头突然从顶板右侧塌落,扬尘呛得队员一阵咳嗽。
“太危险了!”“迅速观察顶板,待顶板稳定后快速通过。”突发险情让侦察小队行进的脚步暂停下来。
“顶板暂时稳定,迅速通过。”刘金辉仔细观察后命令……
在极其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侦察人员多次成功躲避冒顶、坍塌险情,前行至巷道约200米处。突然,空气中传来一股淡淡烟味,“这是烟草味,有人发出求救信号,里面一定有幸存矿工!”刘金辉激动地对队员们喊道。
在继续爬行100米左右后,侦察人员在巷道左侧发现一名趴在岩石上的幸存矿工。他看到救援人员后,激动地大喊大叫。
“别激动,不要说话,保持体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去。”刘金辉一边安抚一边询问,“你们一共几个人,其他人在哪里?”从这名遇险矿工口中得知,前方还有几名被困人员,后方也有一名矿工被塌落的岩石压埋。队员们通过搜寻,在前方40米发现5名遇险矿工,其中2人轻伤,3人重伤,但没有找到被压埋的第7名矿工。再搜救前行至冒落区420米处,发现巷道已经被大块冒落岩石封堵,无法继续前行。通过呼喊、敲打等搜救手段,没有再发现其他遇险人员。
而此时,灾区巷道一直在冒落、变形,局部巷道断面越来越小,形势相当危急,必须立即组织救援。
17时25分,侦察小队升井,指挥部接到他们的侦察汇报后,立即安排枣矿救护大队总工程师程良秀带领所有救护队员和6名矿方人员,携带担架、医疗器械等救生工具,第三次下井实施救援。
在抵达遇险地点后,他们一边组织救援,一边组织人员大范围搜寻被压埋的第7名遇险矿工。终于在第一名遇险矿工所在位置里面,靠近巷道左侧的一个狭小空间内发现了这名矿工。但,该矿工被一块1吨多重的岩石压住,救援队员所携带的轻便救援工具无法撬动岩石。形势危急,容不得迟疑。程良秀果断决定,由矿方人员对第7名遇险矿工实施营救,救护队员全力救援其他6名遇险矿工。
面对爬行都困难的漫长道路,把一个个身负重伤的矿工安全运送出去谈何容易!
“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保证遇险矿工的安全。”他们6人一组,将重伤人员固定在担架上,走向生命的出口。由于巷道铺满大小不一的岩石,堆石极易出现滑落、滚动,每一步他们都要踏实了、站稳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犹如行走在悬崖边上。在顶板冒落严重区域,队员们直不起身,他们或爬着、或跪着,或托着、或举着,互相鼓励着、提醒着艰难前行。哪怕脚崴肿了、腿划伤了、手磨破了,都始终把担架稳稳地抬在手里、扛在肩上、负在身上,就是不让负伤矿工受到二次伤害。
“道路非常难走,每一步都有可能滑倒。特别是途中还有两个陡坡,我们队员就算是摔倒了,也本能地在瞬间把手中担架极力向头顶举起,努力保证担架平稳。”“所有队员都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啊,却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勇气和担当!”回顾着当时的情景,程良秀的眼中,闪耀着晶莹的泪花。
通过救护队员全力以赴的努力,19时30分,1号井入井罐笼栅栏缓缓打开,第一名幸存矿工安全升井,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
至26日零时10分,先后有7名幸存矿工成功升井。救援行动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