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水管检漏师:~~~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管检漏师:
一晚巡街15公里
罗水元
  连续三天的霜冻黄色预警中,晚上的暖窝成了劳累一天的温馨归宿。然而,记者昨夜走访发现,在大多数人进入梦乡之时,却有那么一些人,还在大街小巷中迎寒而作……

  昨晚10时许,从地铁海伦路站出来的乘客,一边打着寒战,一边四散着走向各自归家最后一程。然而,就是在这个路口,来自上海泰歌管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王健、王养超、孙玉啟,在郭红云带领下,却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们是检漏师——专门检测地下水管是否漏水的工作人员。“好冷!”像其他乘客一样,他们从车上一下来,也禁不住自言自语,但冷归冷,“温度会干出来的”,他们说着就肩背十多斤重的寻管仪包,手拿一米多长的听漏棒,从邢家桥北路到长春路,从溧阳路到四平路,三步一停五步一顿:一会儿蹲下揭开路面上的水管阀门,将听漏棒一端“顶”在水管上;一会儿将听漏棒的听筒端直接放顶着路面,贴耳于听漏棒的另一端,屏气凝神,过滤地表的各种声音(见图 罗水元摄)。

  “如果听筒里传出‘滋滋’的声音,附近水管就可能在漏水,接下来再由另一人继续倾听,‘确诊’后再拿寻管仪进一步确定具体点位,误差不会超过半米。”王健介绍,由于漏水声音小,只得晚上夜深人静时作业,气温越是变化大,水管越容易漏水,他们要“扫”的马路也越多,往往从晚上10时许,至第二天早上天亮,要走15公里左右,不久前,他们就是这样在四平路崇明路发现了一个漏水点的。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广告·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上海调整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夜查轨道不畏寒
一晚巡街15公里
“桑吉”轮存在爆炸沉没危险
春运火车票预售进入最高峰
老鼠爬上面包橱窗“散步”吓人!
扫一扫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一晚巡街15公里 2018-01-13 2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