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刘翔是谁?
王蔚
  王 蔚

  快要期末大考了。这几日,一张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复习卷蹿红网络。因为其中的一道填空题引来了围观者的热烈探讨。题目是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刘翔的脚受伤了,痛得厉害,________。”有学生答:“老师急忙打电话联系他的家长。”结果,这个答案被判半对半错。因为,单从语文的角度来看没有错,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答案明显是驴唇不对马嘴的。

  孩子们不知道刘翔、不知道姚明,哪怕不知道莫言和屠呦呦,都很正常,也都很不正常。由此想到了我周遭几位学历颇高的家长,他们不约而同地恪守一个原则——家里不仅不订报纸,还不让孩子看电视。“报纸和电视有啥好看的?”“电视上有的内容,我们家长都能讲给孩子听。”果真如此吗?我曾据理反驳,就拿认识姚明来说,父母说得再绘声绘色,有让孩子直接看一场比赛来得更直观和印象深刻吗?

  我总认为,孩子不能准确写出刘翔受伤后的情形,根子还是出在应试教育上。再以今年的春考语文作文题《世界自有其原则》为例,有专家分析说,下笔很容易,但要写得精彩就难了。如果能写一篇纵论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的文章,特别是联系近来炙手可热的朝韩关系,这一定会是佳作。其实,这样的高考作文素材,在每天的新民晚报上都可信手拈来。然而,现实却不乐观。“马上要高考了,还有空看电视看报纸啊?”殊不知,吼爸吼妈就是这么营造孩子的学习氛围的。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闵行区的日新实验小学。该校如今人手一本《阅读手册》,要求每个孩子毕业时能够阅读200本文学作品。校长沈敏把这种阅读称作是“面向世界的阅读”,认为沉浸在阅读中的教育教学,孩子们会学得更生动、更有趣。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老师一再批评当下教育存在“求学不读书、育分不育人”的弊端。如果真正打开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心中有天下,肚里有文章,还能出现不识刘翔的怪象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新民法谭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店小二”跑堂快速高效
刘翔是谁?
去年申城共享单车投诉增40倍
困境儿童每月可领生活费一千八百元
1月20日起地铁全网试行“刷码过闸”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刘翔是谁? 2018-01-16 2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