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故事的另一面
詹丹
  詹丹

  记得一次在嘉定和朋友聊天时,说起许多儿童喜欢读的格林童话,其故事内容早年在德国流传过程,有着血腥和暴力的一面,后来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动了一番去芜存菁的手脚,才使得大部分故事适合儿童来阅读,并在不断修订再版中,其血腥部分比如吃人肉之类的才被逐渐淘汰。朋友听了,表示这很正常。他说,民间故事有优美动人体现真善美的,也有很黄、很暴力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放出眼光,在选择中有所接受。随后他就向我讲起了有关嘉定两个儿童石像的故事。

  传说嘉定老城墙上,原来镶嵌有一座儿童石像,为的是纪念一位明代时期被倭寇射杀的儿童。当时倭寇活动相当猖獗,经常神出鬼没,骚扰沿海地区的市民,不时地会让市民的生命财产蒙受损失。所以嘉定市民纷纷组成自卫队,自发守城。据说有一天后半夜,站岗的市民因为疲倦而靠墙睡过去了,没能发现一批翻墙进城的倭寇。但恰好被一个出门撒尿的小孩看见,他当即找来铜锣,边跑边敲边呼喊。当睡梦中的市民被叫醒后,大家纷纷拿起武器,赶走了倭寇。事后才发现,叫醒大家的儿童已经被倭寇射穿后背,倒在了黑暗的大街上。

  嘉定市民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造了一座石像,把他镶嵌到城墙里。后来嘉定老城墙拆除时,这座已经破损的石像被送往嘉定政府部门保存,后来又移送到嘉定博物馆,也许现在还能见到它。而有关这位儿童的英雄故事,流传得也相当广泛,受到嘉定市民的普遍敬重。

  但还有一个流传不太广泛的故事,其内容就比较有争议。

  故事说的是嘉定城区中心,有一座石材建成的小囡桥,之所以起这个名,是因为桥栏杆柱子顶端,塑有形态各异的儿童石像,这些石像,从头到脚,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十分细腻。然而奇怪的是,在所有石像脚的部位,都只有脚掌而没有脚趾,而且留有明显的被凿子凿去的痕迹,原来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据说小囡桥建成之初,附近河边的一家酒铺子;连续几天晚上都会莫名其妙失去许多美酒,但第二天早晨,铺子的掌柜又发现不了晚上门窗有开启过的痕迹。于是他决定晚上一直潜伏在酒铺子附近观察。有一天,到了后半夜,尽管门窗一直关闭得严严实实,突然就听到酒铺子里有小孩的喧闹声隐隐传到外面,他赶过去偷窥,发现里面有小孩在放肆地喝酒作乐,可能听到了响声,一眨眼小孩又都不见了。铺子的掌柜好生奇怪,提着灯笼在附近仔细观察,终于看到小囡桥上柱子上的那些儿童石像,个个都像喝醉似的,脸上泛着红晕。于是他似乎明白了原因默默退去。第二天请来石匠,让他把儿童石像的脚趾全部凿掉了。

  从此以后,他酒铺子里的酒,再也没有失窃过。

  不过,现在嘉定城里的小囡桥,早已不是石材建构的了。那些没有了脚趾的石像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围绕着这些石像的故事,还会在人们的茶余饭后偶尔被提起,有人在提到故事里这些神秘儿童的顽劣时,也会为那位酒铺老板和石匠的残忍而感慨。

  当我的朋友全部讲完后,他朝我诡秘地笑笑,问:如果让你来选,你会喜欢听哪一个故事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空气凤梨只需要空气?
民间故事的另一面
检票
调皮少年
普希金咖啡馆
歌声与微笑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民间故事的另一面 2018-01-27 2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